来时一苇轻千里,何似吾家博望槎
出处:《赠越僧》
明 · 张元凯
飞锡常携海上霞,万松深处挂袈裟。
孤云寄迹元无住,流水将心未有涯。
文字不曾离贝叶,因缘还出在莲花。
来时一苇轻千里,何似吾家博望槎。
孤云寄迹元无住,流水将心未有涯。
文字不曾离贝叶,因缘还出在莲花。
来时一苇轻千里,何似吾家博望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赠越僧》描绘了一位僧人飘然出尘的形象。首句“飞锡常携海上霞”,以僧人手持锡杖的形象,暗示他如仙人般乘风而行,伴随海上的霞光,显得超凡脱俗。次句“万松深处挂袈裟”则描绘了僧人隐居于深山古木之间,袈裟悬挂在松枝上,体现了他的宁静与淡泊。
第三句“孤云寄迹元无住”,以孤云自比,表达了僧人的心境如同孤云一般无拘无束,没有固定的居所。第四句“流水将心未有涯”,进一步深化了他的心境,流水象征着他的心境宽广无边,不受世俗所限。
第五句“文字不曾离贝叶”,说明僧人以佛法为伴,贝叶是古代写经的材料,表明他对佛法的执着和坚守。最后一句“来时一苇轻千里”,借用“一苇渡江”的典故,表达僧人如苇叶般轻盈地跨越千里而来,暗示其修行的高洁和精神的自由。
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赞美了僧人的超然生活态度和对佛法的坚定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僧人生活方式的羡慕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