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远思游碧海,此岂肯受王门招?笑言学箫二十载,家业凋零心不悔
出处:《玉箫引,为沈仲德赋》
元末明初 · 张昱
洞箫宫前有狂客,双眼直嫌天地窄。
瓮中酿熟葡萄浆,养得身轻好颜色。
兴来为我吹玉箫,缥缈一声生泬寥。
惊鸾跱鹄不自定,游丝落絮随风飘。
高情远思游碧海,此岂肯受王门招?笑言学箫二十载,家业凋零心不悔。
要须吹上凤凰台,白日羽仪生五彩。
瓮中酿熟葡萄浆,养得身轻好颜色。
兴来为我吹玉箫,缥缈一声生泬寥。
惊鸾跱鹄不自定,游丝落絮随风飘。
高情远思游碧海,此岂肯受王门招?笑言学箫二十载,家业凋零心不悔。
要须吹上凤凰台,白日羽仪生五彩。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张昱的《玉箫引·为沈仲德赋》描绘了一位狂放不羁的箫客形象。首句“洞箫宫前有狂客,双眼直嫌天地窄”展现了人物的独特个性,他对于狭窄的天地感到不满,渴望更广阔的舞台。接着,“瓮中酿熟葡萄浆,养得身轻好颜色”暗示了箫客的生活方式,虽清贫却自得其乐,他的音乐技艺犹如葡萄美酒,滋养了他的身心。
“兴来为我吹玉箫,缥缈一声生泬寥”描绘了箫声的美妙,如仙乐般悠扬,令听者心神摇曳。“惊鸾跱鹄不自定,游丝落絮随风飘”运用生动的比喻,形容箫声的魅力,连飞鸟也为之动容,如同游丝落絮般随风飘荡。
“高情远思游碧海,此岂肯受王门招?”表达了箫客超脱世俗,不愿被权贵束缚的高洁情操。最后两句“笑言学箫二十载,家业凋零心不悔”,表现了他对音乐的执着和对贫困生活的淡然态度,决心将箫艺吹上凤凰台,期待有一天能展现出如凤凰般的辉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赞美了箫客的才情与独立精神,以及对艺术追求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