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鸿念群声,正到客愁处
出处:《泊召伯埭》
宋 · 汪藻
孤舟渺无根,夜历数村雨。
今朝乱晴景,水镜写霜树。
哀鸿念群声,正到客愁处。
男儿有怀抱,何事亦关汝。
苍烟接牛斗,惝恍迷归路。
明发问吾侬,乘流去复住。
今朝乱晴景,水镜写霜树。
哀鸿念群声,正到客愁处。
男儿有怀抱,何事亦关汝。
苍烟接牛斗,惝恍迷归路。
明发问吾侬,乘流去复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孤舟中漂泊的情景,以及清晨醒来时所见的景色。首句“孤舟渺无根”便奠定了全诗孤独、飘零的基调,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舟的命运一样,无依无靠,漂泊不定。接着,“夜历数村雨”描述了夜晚舟行于风雨中的情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今朝乱晴景,水镜写霜树”则转向了清晨的景象,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平静的水面和霜覆盖的树木上,形成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水镜”形象地描绘了水面如镜子般清澈,映照出周围的景色,而“霜树”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增添了几分寒意。
“哀鸿念群声,正到客愁处”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他将自己比作一只孤苦无依的大雁,思念着远方的同伴,这恰好呼应了前文的“孤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接下来,“男儿有怀抱,何事亦关汝”则是对这种孤独感的自我反思,似乎在问自己,为何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也要被这样的愁绪所困扰?
最后,“苍烟接牛斗,惝恍迷归路”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象,烟雾缭绕,仿佛与天上的牛郎织女相接,给人一种迷茫、迷失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与迷茫。而“明发问吾侬,乘流去复住”则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表达,诗人似乎在问自己,明天醒来,是继续随波逐流,还是选择停泊,寻找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矛盾,以及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