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雨挟风紧,昨暄春日迟
出处:《春仲风雨雪寒甚同黄伯传作分得窥字》
明 · 孙继皋
冷雨挟风紧,昨暄春日迟。
物情应似此,天意总难窥。
转忆冬晴好,差怜午雪垂。
君看落梅处,不醉复何为。
物情应似此,天意总难窥。
转忆冬晴好,差怜午雪垂。
君看落梅处,不醉复何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季中一个风雨交加、气温骤降的特殊日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周围环境和人心态的影响。
首联“冷雨挟风紧,昨暄春日迟”开篇即点明了天气的转变,冷雨伴随着强劲的风势,使得原本温暖的春日显得迟缓而遥远。这里通过“挟”字形象地描绘了风雨并行的情景,而“紧”字则强调了风力之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颔联“物情应似此,天意总难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诗人将自然界的变化类比于人世间的情感与命运,暗示了事物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测,充满了变数。这里的“物情”既指自然界的现象,也暗含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天意”则象征着不可知的命运或自然法则。
颈联“转忆冬晴好,差怜午雪垂”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情境的些许怜悯。在回忆中,冬日的晴朗显得格外美好,而此时的午间却下起了雪,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季节变换的无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现状的无奈与感伤。
尾联“君看落梅处,不醉复何为”以落梅作为收束,寓意深远。梅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而“不醉复何为”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似乎只有在酒醉中才能暂时忘却心中的忧愁与苦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风雨雪寒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与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无常与变迁时的复杂心情。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是明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