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哮乍咽绝,每发壮益倍
出处:《嘲鼾睡 其一》
唐 · 韩愈
澹师昼睡时,声气一何猥。
顽飙吹肥脂,坑谷相嵬磊。
雄哮乍咽绝,每发壮益倍。
有如阿鼻尸,长唤忍众罪。
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
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
孰云天地仁,吾欲责真宰。
幽寻虱搜耳,猛作涛翻海。
太阳不忍明,飞御皆惰怠。
乍如彭与黥,呼冤受菹醢。
又如圈中虎,号疮兼吼馁。
虽令伶伦吹,苦韵难可改。
虽令巫咸招,魂爽难复在。
何山有灵药,疗此愿与采。
顽飙吹肥脂,坑谷相嵬磊。
雄哮乍咽绝,每发壮益倍。
有如阿鼻尸,长唤忍众罪。
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
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
孰云天地仁,吾欲责真宰。
幽寻虱搜耳,猛作涛翻海。
太阳不忍明,飞御皆惰怠。
乍如彭与黥,呼冤受菹醢。
又如圈中虎,号疮兼吼馁。
虽令伶伦吹,苦韵难可改。
虽令巫咸招,魂爽难复在。
何山有灵药,疗此愿与采。
注释
昼睡:白天休息。声气:气息和声音。
顽飙:猛烈的旋风。
阿鼻:佛教地狱名。
马牛:比喻惊恐的人们。
木枕:木质枕头。
铁佛:象征坚定的佛像。
巫咸:古代的占卜官。
灵药:神奇的药物。
翻译
澹师白天休息时,气息声音多么杂乱。狂风猛烈地吹过,油脂般的脂肪堆积,山谷间高低起伏。
雄壮的咆哮忽而中断,每一次爆发都更加威猛。
就像阿鼻地狱的亡魂,长久呼唤忍受着众多罪孽。
马和牛因惊吓而不吃食,众多恶鬼聚集等待时机。
木制枕头裂成十字形,镜子表面生出疹子。
连铁佛听了都皱眉,石人也战栗摇晃。
谁说天地有仁慈?我想要质问真正的主宰。
深入探索寻找解药,突然像巨浪翻腾大海。
太阳也不忍心放亮,驾驭者们都懒散无力。
一会儿像彭越和黥布,喊冤求救却遭受酷刑。
又如被困笼中的老虎,哀号伤口疼痛又饥饿。
即使让伶伦吹奏乐曲,苦涩的旋律难以改变。
即使让巫咸召唤灵魂,亡者的精魄也无法回归。
何处高山有灵丹妙药,能治愈这愿望,我将去寻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在白天时打瞌睡的情景,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禅师鼾鼻声响、气势汹涌,以及周围环境的荒凉与恐怖。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界的风暴、鬼神的聚集,以及物品的异变等,都融入到这位打瞌睡的禅师身边,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又诡异的画面。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多种修辞方式,如比喻(“顽飙吹肥脂”)、拟人(“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同时,通过对禅师鼾声的不断描绘和夸张,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挑战自然的精神态度。
在情感表达上,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幽默感,还透露出一丝批判和嘲讽。诗中多次使用“孰云”、“吾欲责真宰”等语句,显示出诗人对这种打瞌睡行为的不满或质疑,但又不失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态度。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