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车酬主圣,搦管报时康
明 · 林熙春
天涯称僻壤,丙岁正当阳。
满地全供税,三春未散秧。
岂知秋转烈,又甚夏恒旸。
通国争驱魃,穷人忍暴尪。
不闻飞石燕,无计舞商羊。
带日丹枫赭,迎霜野稻黄。
苍生悬未解,赤子弄如狂。
有泪看焦槁,何劳谨盖藏。
艰难生计拙,潦倒壮心忙。
买米非求饱,典衣为救荒。
忍饥输赋敛,举足更徬徨。
卓鲁初为郡,循良久擅场。
弗皇请赈贷,雅意散桁杨。
云汉虽歌洛,桑林卒应汤。
随车酬主圣,搦管报时康。
满地全供税,三春未散秧。
岂知秋转烈,又甚夏恒旸。
通国争驱魃,穷人忍暴尪。
不闻飞石燕,无计舞商羊。
带日丹枫赭,迎霜野稻黄。
苍生悬未解,赤子弄如狂。
有泪看焦槁,何劳谨盖藏。
艰难生计拙,潦倒壮心忙。
买米非求饱,典衣为救荒。
忍饥输赋敛,举足更徬徨。
卓鲁初为郡,循良久擅场。
弗皇请赈贷,雅意散桁杨。
云汉虽歌洛,桑林卒应汤。
随车酬主圣,搦管报时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丙午年的大旱灾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旱对农业生产、税收、民生等多方面的严重影响。
首联“天涯称僻壤,丙岁正当阳”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背景,偏远之地在大旱之年正逢阳春,预示着即将来临的灾难。颔联“满地全供税,三春未散秧”揭示了旱灾导致农田无法正常耕种,税收负担却依旧沉重,农民生活雪上加霜。颈联“岂知秋转烈,又甚夏恒旸”进一步描述了旱情的严重,不仅夏季干旱,秋季也更加炎热,旱象持续加剧。
尾联“艰难生计拙,潦倒壮心忙”表达了农民面对困境的无奈与挣扎,他们努力维持生计,却显得力不从心。接着,“买米非求饱,典衣为救荒”描绘了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变卖家产,甚至借贷度日的悲惨景象。最后,“忍饥输赋敛,举足更徬徨”则表现了农民在饥饿中仍需缴纳赋税,生活陷入绝望的境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绘,深刻揭示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痛苦,以及政府应对措施的不足,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