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长亭唤马一悽断,璧月晓堕桐花城全文

长亭唤马一悽断,璧月晓堕桐花城

宋 · 刘子翚
我识今朝李翰林,十年隔绝飞寸心。
素书每逢双鲤得,云路欲倚长梯寻。
翰林昔参建炎政,想见中兴人物盛。
方圆龃龉不足论,角巾雅有江湖兴。
玉堂草诏褫凶魄,丹陛陈谟发天听。
介圭便合趣公还,只今密勿才稀并。
自怜随牒东南奔,假道因得登龙门。
怪余髯面益老矣,一笑问劳情弥敦。
僧坊萧萧远阛阓,岂料飘零获清对。
牛行尚忆王相宅,曩日交游几人在。
浊酒青灯梦寐间,九州四海烟尘内。
区区王事今有程,暂见复别难为情。
长亭唤马一悽断,璧月晓堕桐花城

拼音版原文

shíjīncháohànlínshíniánjuéfēicùnxīn

shūměiféngshuāngyúnchángxún

hànlíncānjiànyánzhèngxiǎngjiànzhōngxīngrénshèng

fāngyuánlùnjiǎojīnyǒujiāngxīng

tángcǎozhàochǐxiōngdānchéntiāntīng

jièguī便biàngōngháizhījīncáibìng

liánsuídiédōngnánbēnjiǎdàoyīndēnglóngmén

guàiránmiànlǎoxiàowènláoqíngdūn

sēngfāngxiāoxiāoyuǎnhuánhuìliàopiāolínghuòqīngduì

niúxíngshàngwángxiāngzháinǎngjiāoyóurénzài

zhuójiǔqīngdēngmèngmèijiānjiǔzhōu西hǎiyānchénnèi

wángshìjīnyǒuchéngzànjiànbiénánwèiqíng

chángtínghuànduànyuèxiǎoduòtónghuāchéng

注释

李翰林:指诗人认识的某位名叫李翰林的人物。
飞寸心:形容心绪如飞鸟般急切。
双鲤:古代书信的代称,常以鱼形木板夹信。
云路:比喻高远的仕途或理想之地。
建炎政:南宋初年的政治时期。
中兴人物:指国家复兴时期的杰出人才。
方圆龃龉:比喻性格不合。
角巾:古代隐士常戴的头巾,象征隐居生活。
玉堂:古代宫殿中的书房,此处指朝廷。
介圭:古代的一种玉器,象征权力。
密勿:政务繁忙。
东南奔:指诗人任职于东南地区。
龙门:比喻显贵之家或科举登第。
怪余:诗人感叹自己的变化。
僧坊:僧院。
阛阓:市场,街市。
牛行:古代市场之一,以牛交易为主。
王相宅:指昔日的权贵府邸。
青灯:油灯,常用于夜晚或寺庙。
烟尘:战争的象征,此处指战乱。
区区王事:指诗人自己的公务。
璧月:明亮的月亮。

翻译

我认识今天的李翰林,十年不见心如飞鸟。
每当收到他的信件,就像见到双鲤跃然纸上,我渴望能像登梯直上云霄般接近他。
他曾参与建炎时期的政务,我想那时中兴人才济济。
他的性格与世不合并不重要,他更向往隐居的风雅生活。
他在玉堂起草诏令,震慑邪恶,他的建议直达天听。
他应立即回归公职,如今贤才稀缺,他尤为难得。
我自叹随官职南下,借此机会得以拜访名门。
惊讶于自己胡须斑白,他热情地问候,让我心中感动。
寺庙的寂静与市井的喧嚣形成对比,没想到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相遇。
想起昔日牛行附近的王相府,旧日的朋友还有多少在。
在酒绿灯红的梦境和现实中,我忧虑着战乱的烽烟。
繁忙的王事有其期限,短暂相聚后又要分别,令人伤感。
长亭送别,马鸣声凄切,破晓的月亮落下桐花之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子翚的作品,名为《法石见李汉老参政》。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开篇“我识今朝李翰林,十年隔绝飞寸心”表达了作者与李翰林十年的隔阂,以及他们之间情谊深厚,如同“飞寸心”一般难以割舍。

诗人通过“素书每逢双鲤得,云路欲倚长梯寻”两句,描绘了一种渴望重逢旧友的迫切心情。李翰林昔日参与朝政,创立了不少佳绩,如今作者想象中兴时期的人物众多,气势非凡,但又觉得自己的才能不足以与之匹敌。

玉堂草诏和丹陛陈谟,是对李翰林在朝廷中的卓越表现的赞誉。而“介圭便合趣公还,只今密勿才稀并”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重逢旧友的渴望,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接着,诗人自嘲随波逐流,无奈东奔西走,最终得以登上龙门(此处“龙门”可能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及第),而自己的面容却日渐苍老。末尾的几句表达了对往昔交游的怀念,以及浊酒青灯间梦寐之间的复杂情感。

诗中穿插着对友人李翰林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表达,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无奈境遇的叹息。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篇典型的怀旧与友谊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