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思太守忧民切,吟对琼枝喜不胜
出处:《对雪寄新定冯使君二首 其一》
唐 · 贯休
仙掌空思归未能,焚香冥目对残灯。
岂知瑞雪千山合,空觉春寒半夜增。
翳月素云埋粉堞,堆巢孤鹤下金绳。
因思太守忧民切,吟对琼枝喜不胜。
岂知瑞雪千山合,空觉春寒半夜增。
翳月素云埋粉堞,堆巢孤鹤下金绳。
因思太守忧民切,吟对琼枝喜不胜。
注释
仙掌:比喻仙人的居所或象征高洁的品格。冥目:闭目凝思,形容专注或哀伤。
瑞雪:吉祥的雪,常用来象征好运或丰收。
春寒:春天的寒冷,反常的低温。
粉堞:洁白的城墙,代指城池。
金绳:金色的绳索,可能象征权势或高贵。
太守:古代地方长官,此处可能指诗人敬仰的人物。
忧民切:深切关怀民生疾苦。
吟对琼枝:对着洁白如玉的树枝吟诗,形容清雅的环境。
喜不胜:欢喜得无法承受,形容极度喜悦。
翻译
仙人之掌空自思念回归却不能,对着燃尽的香和昏暗的残灯冥想。怎会料到满山的瑞雪纷飞,只觉得春夜的寒冷更加深沉。
月亮被乌云遮蔽,洁白的城墙仿佛被掩盖,孤鹤在金色的绳索下筑巢。
想到太守对百姓的深深忧虑,我吟诗赏雪,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处时的寂寞情怀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仙掌空思归未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但归途无计,只能在孤独中沉浸于遥远的想象之中。"焚香冥目对残灯"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这种境况,通过燃烧香料和凝视微弱的灯光来寄托自己的寂寞与思念。
接下来的"岂知瑞雪千山合,空觉春寒半夜增"进一步深化了这样的情感。诗人虽然身处温暖的室内,却能感觉到外面的冷清和雪花带来的春意,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敏锐感受和内心世界的交织,使得诗人的思念变得更加强烈。
在后两句"翳月素云埋粉堞,堆巢孤鹤下金绳"中,诗人通过描写月亮、云层和雪花掩盖了宫墙,以及鹤立于高处的景象,继续表达了自己的寂寞感。这里的"翳月素云"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摹,更隐含着诗人内心世界的阴霾与孤独。
最后两句"因思太守忧民切,吟对琼枝喜不胜"则转向了对太守(地方官员)的忧虑和关怀。诗人在寂寞中也未忘记社会责任,对于民众的担忧与关心,通过"吟对琼枝"这样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这里的"喜不胜"可能是对太守之德行的赞誉,也反映了诗人在孤独中仍能保持乐观情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寂寞与思念,又有社会责任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