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与暮雨,何处会高陵
出处:《泊大孤山作》
宋 · 黄庭坚
汇泽为彭蠡,其容化鹍鹏。
中流擢寒山,正色且无朋。
其下蛟龙卧,宫谯珠贝层。
朝云与暮雨,何处会高陵。
不见凌波袜,靓妆照澄凝。
空馀血食地,猿啸枯楠藤。
高帆驾天来,落叶聚秋蝇。
幽明异礼乐,忠信岂其凭。
风波浩平陆,何况非履冰。
安得旷达士,霜晴尝一登。
中流擢寒山,正色且无朋。
其下蛟龙卧,宫谯珠贝层。
朝云与暮雨,何处会高陵。
不见凌波袜,靓妆照澄凝。
空馀血食地,猿啸枯楠藤。
高帆驾天来,落叶聚秋蝇。
幽明异礼乐,忠信岂其凭。
风波浩平陆,何况非履冰。
安得旷达士,霜晴尝一登。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汇泽:湖水汇合。彭蠡:古代湖泊名,今鄱阳湖。
鹍鹏:大鸟名,象征宏大。
中流:江河中央。
宫谯:宫殿的望楼。
血食地:指埋葬之地。
落叶:比喻死亡的人。
幽明:生死两界。
履冰:比喻危险或艰难的事。
翻译
湖水汇入彭蠡,其势壮阔如鹍鹏展翅。在江心拔起寒冷的山峰,正气凛然,没有同伙。
山下蛟龙潜伏,宫殿楼阁珍珠贝饰层层叠叠。
朝云暮雨,何处能再见那高高的陵墓。
不再见凌波微步的轻纱,只有妆容映照在清澈的水面。
只剩血食之地,唯有猿猴哀鸣,枯楠藤缠绕。
高大的帆船乘风破浪而来,落叶如同秋蝇聚集。
生者与死者的世界,礼乐各不相同,忠诚与信义怎能作为依靠。
风起浪涌,即使是平地也如履薄冰,更何况是危险的航行。
如何才能寻得豁达之人,在霜雪初晴时登临此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泊大孤山作》,描绘了大孤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首句“汇泽为彭蠡,其容化鹍鹏”以湖泊比喻大孤山,暗示其宏大壮观,如同神话中的鹍鹏展翅。接下来,“中流擢寒山,正色且无朋”描绘山峰矗立于江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着孤高的气节。
“其下蛟龙卧,宫谯珠贝层”暗指山下的深潭和山上的建筑,犹如蛟龙沉睡,宫殿华美如珍珠贝层。然而,“朝云与暮雨,何处会高陵”又带出一种孤独和离别之情,暗示诗人与友人或故乡的遥不可及。
“不见凌波袜,靓妆照澄凝”借女性形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而“空馀血食地,猿啸枯楠藤”则转为凄凉,透露出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最后,“高帆驾天来,落叶聚秋蝇”描绘出动态的景象,与前文静态的山景形成对比,寓言世事无常。
“幽明异礼乐,忠信岂其凭”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浮华的质疑,认为真正的价值并非在于表面的礼乐,而是内心的忠诚与信义。“风波浩平陆,何况非履冰”进一步强调了谨慎与戒惧,暗示人生如履薄冰,须步步为营。
结尾处,“安得旷达士,霜晴尝一登”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心境开阔之人的向往,希望能有这样的人在霜晴之日登临此山,一同体验这份宁静与深沉的哲思。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