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全文

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

出处:《辞郡守李公恩命
唐 · 恒超
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
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

拼音版原文

zhùlǎobēidàochéng
shìchuánjīnglùnrǎnmíngshēng

yànshùzhēshānliánchuāngxiàngyuèmíng
shísuífànzhàoqīng

注释

虚著:空穿着,没有实际效果地穿戴。
褐衣:粗布衣服,常指平民或隐士之服。
浮杯:比喻人生的无常和虚幻,如同酒杯在水面浮动。
道:这里指修行或人生道路。
誓传:立下誓言传授。
经论:佛教的经典和理论。
死:至死,表示决心坚定。
利名:利益与名声。
厌树:不喜欢,厌烦。
遮:阻挡,遮挡。
山色:山的景色,自然之美。
怜:喜爱,怜惜。
窗:窗户,代指室内看向外界的视角。
他时:将来,以后。
随:跟随,效仿。
范蠡:古代贤士,助越王勾践复国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
一棹:一叶扁舟,象征隐逸生活。
五湖清:五湖清澈,形容归隐生活的恬静美好。

翻译

穿着粗布衣裳虚度至老,浮生若梦道业未成。
发誓钻研佛经至死方休,一生不为名利所污。
厌倦树木遮挡了山的景色,喜爱窗前透来的月光明亮。
将来某日跟随范蠡一般,划一叶扁舟享受五湖的清澈宁静。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开篇“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描绘出诗人隐居山林,以简朴的布衣为伴,饮酒谈道,但并非为了追求世俗的成功。紧接着,“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展示了诗人对死亡有着超脱的理解,并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物欲所动。

中间两句“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厌倦了树木遮挡的山色,却怜爱那透过窗棂洒落的清辉月光,这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雅。

最后,“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中,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随着古代隐逸范蠡般的人物,驾一叶扁舟,在五湖之中寻找精神的寄托。这里的“一棹”代表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状态,而“五湖清”则是对心灵世界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净感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