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空林:疏林。
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藜:这里指蔬菜。
黍:这里指饭食。
饷:致送。
东:指东边田地上的农人。菑:本指初耕的田地,这里泛指田亩。
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
啭:鸟的宛转啼声。
黄鹂:黄莺。
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槿:也叫落叶。
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
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
野老:指作者自己。
译文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
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
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
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
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
赏析
《积雨辋川庄作》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优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菑: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首联是说,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致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活动的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颔联是说,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看吧,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娴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的甜美。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婉转。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华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际开花,朝开暮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露葵:即绿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颈联是说,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暮谢;在松下吃着蔬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蔬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寂寞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人在这里借用了《庄子·寓言》和《列子·黄帝》中的两个典故,快慰地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致,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好;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深邃的意境和超迈的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
翻译
连日雨后,空林中炊烟升腾缓慢,烧火做饭,送食到东边的田地。广阔平坦的水田上白鹭翩飞,茂密的夏木中黄鹂婉转歌唱。
在山中静修观察早晨的木槿花,松树下过着清淡的斋戒生活,采摘带露的葵叶。
乡间的老人已与人无争,海鸥为何还要疑惑我对它的诚意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田园风光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积雨空林烟火迟"一句,设定了一个在连绵细雨中的乡村环境,空寂的林中只有炊烟袅袅升起,显得分外迟缓,这不仅描画出景象,更传递了一种时间静止、世事淡远的氛围。
"蒸藜炊黍饷东菑"则是对农村生活细节的刻画,通过对粮食烹制过程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乡土生活的熟悉和热爱。这里的“东菑”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方向,但在此也增添了一种生动感。
接下来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句,通过对水田、白鹭和夏日树木与黄鹂鸣叫的描绘,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诗人用“漠漠”、“阴阴”等字眼来渲染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份恬淡中。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两句,则是对诗人隐居生活的写照。这里“朝槿”、“露葵”都是细腻之笔,它们不仅描绘了物象,更通过植物形象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一种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心境。
最后,“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两句,似乎在描述一个场景:乡间的老者与他人争夺座位而结束,而海边的海鸥则显得有些多余,仿佛在询问为什么还要互相猜疑。这里“罢”字用得恰到好处,表明了一种事情的自然终结。而“更相疑”四字,则透露出诗人对世间纷争的一种超然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活片段的铺陈,构建了一个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田园世界。诗人以其特有的笔法,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自然景象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