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时经由地,风雨晦行迹
出处:《出顺天门归阳翟二首 其二》
宋 · 吕本中
渊明在柴桑,意亦惮远役。
岂无好事人,助子了耕植。
还家赋归来,破自悔平昔。
向时经由地,风雨晦行迹。
欣然倚南窗,谓此可容膝。
孰知刘檀辈,生有五鼎食。
流风未遽远,此士真有力。
伤哉谢太傅,辛苦至折屐。
岂无好事人,助子了耕植。
还家赋归来,破自悔平昔。
向时经由地,风雨晦行迹。
欣然倚南窗,谓此可容膝。
孰知刘檀辈,生有五鼎食。
流风未遽远,此士真有力。
伤哉谢太傅,辛苦至折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从官场退隐回归田园生活的画面,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人吕本中以渊明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官场事务的厌烦,以及对回归自然、过着简单生活的心愿。
首句“渊明在柴桑,意亦惮远役”,借用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事,表达诗人对远离官场繁杂事务的渴望。接着,“岂无好事人,助子了耕植”一句,表明虽然有人愿意帮助他处理农事,但他更希望亲自参与耕作,体验劳动的乐趣。
“还家赋归来,破自悔平昔”两句,诗人回顾过去,意识到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并不适合自己,表达了对过去选择的后悔,以及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决心。“向时经由地,风雨晦行迹”,描述了回归之路的艰难,风雨交加,道路难行,但诗人依然坚定前行。
“欣然倚南窗,谓此可容膝”则展现了诗人回归田园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倚靠南窗,享受着简朴而真实的生活。“孰知刘檀辈,生有五鼎食”,诗人通过对比,讽刺那些追求富贵荣华的人,表达了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
最后,“流风未遽远,此士真有力”强调了这种回归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并未消失,真正的力量在于内心的选择。“伤哉谢太傅,辛苦至折屐”,诗人以谢太傅为例,感叹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过度劳累的人,最终身心俱疲,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对自身选择的肯定。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