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存古制,松雪对华巅
出处:《寄崔嘉彦》
宋 · 张栋
厌踏千山折,欣逢屋数椽。
衣冠存古制,松雪对华巅。
自漉瓮中酒,仍烹涧底泉。
桃源疑此是,不必问神仙。
衣冠存古制,松雪对华巅。
自漉瓮中酒,仍烹涧底泉。
桃源疑此是,不必问神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厌踏:厌倦了翻越。千山:众多的山岭。
折:曲折、艰难。
欣逢:欣喜地遇见。
屋数椽:几间屋舍。
衣冠:古代的服饰和礼帽。
古制:古代的制度或风格。
华巅:高耸的山峰。
自漉:自己过滤。
瓮中酒:酒瓮中的酒。
烹:烹煮。
涧底泉:山涧的泉水。
桃源:桃花源(隐居的理想之地)。
疑此是:怀疑这就是。
不必:无需。
问神仙:询问神仙。
翻译
厌倦了翻越千山万岭,欣喜地遇见几间屋舍。古老的衣冠制度犹在,松树与白雪映衬着高高的山峰。
自己从酒瓮中过滤美酒,继续烹煮山涧清泉。
这桃花源般的地方,或许就是它,无需再去询问神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其中“厌踏千山折”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行走时的情感体验,“欣逢屋数椽”则是对隐居之所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简单而满足的心态。
“衣冠存古制”一句,说明诗人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而“松雪对华巅”则是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松树和雪花与高耸的山峰相映衬,展现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壮丽。
“自漉瓮中酒,仍烹涧底泉”两句,展示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方式,他自己酿造美酒,并用清澈的泉水烹饪食物,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充满了对自然的依赖和尊重。
最后,“桃源疑此是,不必问神仙”表达了一种理想化的隐逸观念,诗人认为自己所在之地犹如古代传说中的桃花源一般美好,无需追求神仙之境界。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满足和宁静,也映射出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