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愁听湘妃曲,五柳空高处士名
出处:《赴西粤投檄祁在德崔子玉送至石门》
明 · 叶春及
为渔湖海昔同盟,回首风尘此濯缨。
十日平原生夜色,一帆春雨见交情。
苍梧愁听湘妃曲,五柳空高处士名。
闻说淮南堪卧理,梁鸿早已去西京。
十日平原生夜色,一帆春雨见交情。
苍梧愁听湘妃曲,五柳空高处士名。
闻说淮南堪卧理,梁鸿早已去西京。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叶春及所作的《赴西粤投檄祁在德崔子玉送至石门》。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为渔湖海昔同盟,回首风尘此濯缨”,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在湖海共游的日子,如今却要面对离别,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里的“濯缨”用典,出自《楚辞·渔父》,原意为洗头,引申为洗涤心灵,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颔联“十日平原生夜色,一帆春雨见交情”,描述了离别时的情景。虽然时间尚早,但平原上已仿佛笼罩着夜色,象征着离别的沉重。而春雨中的帆船,不仅映衬出自然的美景,也寓意着友情如同春雨滋润心田,即使分别,这份情谊依然深长。
颈联“苍梧愁听湘妃曲,五柳空高处士名”,运用了两个典故。苍梧之愁,源自《楚辞·九歌·湘夫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五柳,指的是陶渊明的居所,此处借指诗人自己,以“处士”自许,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两句诗通过典故的运用,深化了离别时的哀愁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尾联“闻说淮南堪卧理,梁鸿早已去西京”,诗人听说淮南是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联想到东汉时期的文学家梁鸿,他曾在西京(长安)生活后选择隐居,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可能的归隐生活的期待,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去友情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