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宫一刹耸烟霏,像教虽存法力微
出处:《游金泽古寺》
明 · 王世贞
花宫一刹耸烟霏,像教虽存法力微。
佛供可周饥鼠食,僧雏时傍倦鸦归。
尚书剩有棠阴榻,丞相留将藻火衣。
却笑东亭痴舍宅,如云甲第许谁非。
佛供可周饥鼠食,僧雏时傍倦鸦归。
尚书剩有棠阴榻,丞相留将藻火衣。
却笑东亭痴舍宅,如云甲第许谁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泽古寺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深沉的禅意和对历史的感慨。
首联“花宫一刹耸烟霏,像教虽存法力微”,开篇即以“花宫”、“一刹”、“烟霏”等词勾勒出古寺的庄严与神秘,同时暗示佛法的力量在现代社会中似乎显得微不足道。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寺的辉煌与现代生活的疏离巧妙融合。
颔联“佛供可周饥鼠食,僧雏时傍倦鸦归”,进一步展现了寺庙生活的简朴与僧侣们的生活状态。通过“饥鼠食”和“倦鸦归”这样的细节,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僧侣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暗示了寺庙生活的清贫与修行的艰辛。
颈联“尚书剩有棠阴榻,丞相留将藻火衣”,这一联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追忆。通过提及古代的尚书和丞相,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同时也暗含了对权力与地位的淡然态度。这里的“棠阴榻”和“藻火衣”都是古代文人雅士生活中的象征,体现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尾联“却笑东亭痴舍宅,如云甲第许谁非”,诗人以幽默而讽刺的口吻,对那些追求物质财富和豪宅的人表示了不屑。通过“东亭”这一典故,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普遍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浮华生活的批判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泽古寺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和现代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