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月渐到窗前,移尊更就芳筵
出处:《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十首 其十》
唐 · 权德舆
曙月渐到窗前,移尊更就芳筵。
轻吹乍摇兰烛,春光暗入花钿。
丝竹偏宜静夜,绮罗共占韶年。
不遣通宵尽醉,定知辜负风烟。
轻吹乍摇兰烛,春光暗入花钿。
丝竹偏宜静夜,绮罗共占韶年。
不遣通宵尽醉,定知辜负风烟。
注释
曙月:黎明的月亮。移尊:移动酒杯。
芳筵:美丽的宴席。
兰烛:兰花形状的蜡烛。
花钿:古代女子额头上装饰的花形图案。
丝竹:指音乐和乐器。
绮罗:华丽的丝织物,代指华服。
韶年:美好的青春年华。
通宵:整夜。
辜负:错过,辜负。
翻译
黎明的月光渐渐照进窗户,我移动酒杯靠近美丽的宴席。微风轻轻吹动兰花烛火,春光悄悄融入女子的花钿装饰。
在这宁静的夜晚,音乐和丝竹声尤其适宜,华美的衣物与青春共享美好时光。
我不会让这欢乐之夜持续到天明,怕会辜负了这如诗如画的风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宴饮的画面。开篇“曙月渐到窗前,移尊更就芳筵”两句,写出了月光悄然临近,人们围坐于香草铺就的地毯旁,举杯畅饮的情景。“轻吹乍摇兰烛,春光暗入花钿”接着描绘了微风轻拂,灯烛摇曳,以及春夜的光辉透过花钿(一种精致的窗棂)悄然进入室内。
诗人通过“丝竹偏宜静夜,绮罗共占韶年”两句,表达了在宁静的夜晚,以丝竹之声为伴,更能体味到生活中的美好。最后,“不遣通宵尽醉,定知辜负风烟”则是诗人对朋友们的邀请,不要让这美好的夜晚轻易流逝,要彻底享受这醉人的春夜。
全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情趣,恬淡宜人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唐代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操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