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经之暇即吟诗,三载如常匪激随
出处:《送季云在学录》
宋末元初 · 牟巘
横经之暇即吟诗,三载如常匪激随。
听雨不知官独冷,看云自与意俱迟。
翚飞黉宇生新敬,鹄立儒衣动去思。
还恐西湖难久滞,此声梁楚已先驰。
听雨不知官独冷,看云自与意俱迟。
翚飞黉宇生新敬,鹄立儒衣动去思。
还恐西湖难久滞,此声梁楚已先驰。
注释
横经:课业。暇:闲暇。
吟诗:吟诵诗歌。
匪激随:没有过多激动或随波逐流。
听雨:聆听雨声。
官独冷:官场的孤独。
看云:观赏云彩。
意俱迟:心情缓慢。
翚飞:飞翔的鸟,这里比喻学者。
黉宇:学校。
新敬:新的敬意。
鹄立:站立。
儒衣:儒者的衣服。
西湖:杭州西湖。
难久滞:难以长久停留。
此声:这诗声。
梁楚:泛指远方地区。
驰:传扬。
翻译
在课余时间就吟诵诗歌,三年来习以为常,没有过多激动或随波逐流。聆听雨声却不知官场的孤独,观赏云彩时心情自然变得缓慢。
飞翔的鸟儿在学府中唤起新的敬意,身着儒服的学子站立时满含离去的思绪。
我担心在西湖的时光难以长久停留,这诗声已在梁楚之地传扬开来。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牟巘所作,名为《送季云在学录》。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通过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离别之情。
"横经之暇即吟诗,三载如常匪激随。" 这两句从字面上看,是说在空闲时便吟咏诗歌,但实际上是在讲述诗人平日里对文学的醉心,以及他对于友人的支持和理解。这里的“横经”指的是古代学者研读经书之事,"三载如常匪激随"则表明了诗人对于知识的追求不受外界干扰,始终如一。
"听雨不知官独冷,看云自与意俱迟。"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诗人在听雨和观云中获得了心灵上的宁静和自由,不再受到世俗官职的束缚,这里的“独冷”和“俱迟”都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翚飞黉宇生新敬,鹄立儒衣动去思。"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学问的尊重,以及在送别之际,对友人的期望。这里的“翚飞”形容书籍如鸟飞起,“黉宇”指的是学校或学堂,"新敬"表明对知识的新鲜敬意;"鹄立"则是诗人站在书房中,穿着儒家的衣冠,心中充满了离别之情。
"还恐西湖难久滞,此声梁楚已先驰。"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人希望自己的朋友能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但同时也担心西湖之滨的聚会日子不易久留,这里的“此声”指的是送别的声音,而"梁楚已先驰"则是说南北之间(梁、楚古地名,今属湖北一带)的消息传递迅速,希望友人能够早日成就。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执着、对朋友离别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美好时光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