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杖头亲探过,归路却相求全文

杖头亲探过,归路却相求

宋 · 释慧空
一滴曹溪水,千江悉混流。
深期能远到,未可辄中休。
知识随方有,禅林在处稠。
杖头亲探过,归路却相求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慧空所作,名为《南华定兄访予疏山临分欲偈作此》。诗中以“一滴曹溪水”开篇,巧妙地运用了佛教中的“曹溪”这一概念,象征着佛法的源头。通过“千江悉混流”,描绘了佛法传播的广泛与深远,如同流水一般,遍及千江万河,无处不在。

接下来,“深期能远到,未可辄中休”两句,表达了对佛法深入探索和广泛传播的期待与坚持,强调了修行之路的漫长与艰辛,不可轻易放弃。诗人在此借用了佛教中的“深期”与“中休”,寓意着对佛法追求的坚定信念与不懈努力。

“知识随方有,禅林在处稠”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丰富性,无论在何处,都有佛法的存在与传播,就如同禅林遍布各地,知识无处不在。这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广泛影响,也暗示了个人修行过程中,随时随地都能获得智慧的启迪。

最后,“杖头亲探过,归路却相求”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修行者探索佛法的过程,以及对佛法的持续追求。通过“杖头亲探过”,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者不畏艰难,亲自探索佛法的精神;而“归路却相求”,则表达了即使在探索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仍不忘继续追寻更深奥的真理,体现了佛教修行中不断自我超越、永不停息的精神。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佛法的广泛传播、普遍性与个人修行的不懈追求,展现了佛教文化中蕴含的智慧与哲理。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