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耳虚鸣处,笙歌足自听
出处:《次韵林国器元夕》
宋 · 陈著
世情多异好,幻出满城星。
尘市月无色,醉乡风亦腥。
从他儿戏哄,输我客眠醒。
老耳虚鸣处,笙歌足自听。
尘市月无色,醉乡风亦腥。
从他儿戏哄,输我客眠醒。
老耳虚鸣处,笙歌足自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世情:世间的情感或世事。幻出:幻化出现。
满城星:比喻众多的事物或人群。
尘市:繁华的都市。
月无色:形容月光暗淡或缺乏诗意。
醉乡风:指酒醉后的乡野气息。
儿戏哄:孩童般的嬉笑玩耍。
输我:此处指我并未被这些所影响。
客眠醒:旅行者的醒来。
老耳:年迈的耳朵。
虚鸣:空洞的回声。
笙歌:笙和歌,泛指音乐。
足自听:足以自我欣赏。
翻译
世间情感变化多端,如同幻化出满城繁星。都市月光失去了色彩,醉人的乡风也带着刺鼻的气味。
任由他们孩童般嬉戏玩笑,我却在旅途中醒来。
耳边空洞的回响中,笙歌之声已足够让我倾听。
鉴赏
这首宋诗《次韵林国器元夕》是陈著所作,描绘了繁华都市中元宵节夜晚的景象。诗人以"世情多异好,幻出满城星"起笔,暗示了世间纷繁复杂,节日的热闹如同繁星点点,映照出人间百态。接着,"尘市月无色,醉乡风亦腥"两句,通过暗淡的月光和污浊的风气,揭示了都市生活的喧嚣与浮躁,以及其中隐藏的虚伪和不真实。
"从他儿戏哄,输我客眠醒"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狂欢的不屑,选择独自清醒,享受宁静。"老耳虚鸣处"则流露出诗人年事已高,对嘈杂声的敏感,而"笙歌足自听"则寓言性地表达,即使外界笙歌鼎沸,内心的宁静和自我欣赏的声音更为悦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元夕为背景,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世态人情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个人心境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