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海无因泛,昆丘岂易寻
出处:《甫搆西亭偶题因呈监军及幕中诸公》
唐 · 武元衡
瀛海无因泛,昆丘岂易寻。
数峰聊在目,一境暂清心。
悦彼松柏性,爱兹桃李阴。
列芳凭有土,丛干聚成林。
信矣子牟恋,归欤尼父吟。
暗香兰露滴,空翠蕙楼深。
负鼎位尝忝,荷戈年屡侵。
百城烦鞅掌,九仞喜岖嵚。
巴汉溯沿楫,岷峨千万岑。
恩偏不敢去,范蠡畏镕金。
数峰聊在目,一境暂清心。
悦彼松柏性,爱兹桃李阴。
列芳凭有土,丛干聚成林。
信矣子牟恋,归欤尼父吟。
暗香兰露滴,空翠蕙楼深。
负鼎位尝忝,荷戈年屡侵。
百城烦鞅掌,九仞喜岖嵚。
巴汉溯沿楫,岷峨千万岑。
恩偏不敢去,范蠡畏镕金。
注释
瀛海:大海。昆丘:昆仑山。
聊:暂且。
暂清心:让人心灵清净。
悦彼:欣赏。
松柏性:松柏的坚韧本性。
兹:此,这。
列芳:花朵。
负鼎:身居高位。
荷戈:持戈,面临战事。
九仞:极高的山峰。
范蠡:古代贤臣,避世隐居。
镕金:比喻权势或财富。
翻译
大海无法轻易游历,昆仑山岂非难以追寻。几座山峰暂且入眼,一片景色让人心灵清净。
欣赏松柏的坚韧本性,喜爱桃李树下的阴凉。
花朵依赖土壤生长,树木聚集形成森林。
确实如子牟般留恋,孔子也吟唱着回归的诗篇。
幽兰散发香气,翠绿的蕙楼深邃。
曾身居高位,担负责任,多次面临战事威胁。
治理百城事务繁重,攀登九仞高山令人欣喜。
逆流而上巴汉江,穿越岷峨千山万岭。
受恩深重不敢离去,范蠡畏惧权贵如熔金般炽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感受与思考。开篇“瀛海无因泛,昆丘岂易寻”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山海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于高洁境界的追求。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即通过自然景观来净化心灵。
接着,“数峰聊在目,一境暂清心”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对话的情景,山峰成为心灵澄明的见证。以下两句“悦彼松柏性,爱兹桃李阴”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不同植物特性的欣赏和喜爱,这些都是诗人内在情感的外在映射。
“列芳凭有土,丛干聚成林”展示了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同时也是对诗人精神世界的一个比喻。紧接着,“信矣子牟恋,归欤尼父吟”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和传统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先贤的敬仰。
中间部分“暗香兰露滴,空翠蕙楼深”描绘了一种幽静、清新的自然氛围,其中蕙(一种植物)与兰露相结合,营造出一片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意境。紧接着,“负鼎位尝忝,荷戈年屡侵”则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百城烦鞅掌,九仞喜岖嵚”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山川的喜爱和向往。之后,“巴汉溯沿楫,岷峨千万岑”则具体描绘了一种流水连绵、群峰叠嶂的壮丽景象。
最后,“恩偏不敢去,范蠡畏镕金”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美好土地的留恋之情,以及对其自然资源的珍惜。这一部分也可能隐含着诗人对于某种权力或财富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和故土的情感,以及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