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奚能骑射,战马百馀匹
出处:《城旁□□》
唐 · 王昌龄
降奚能骑射,战马百馀匹。
甲仗明寒川,霜□□□□。
□□煞单于,薄暮红旗出。
城旁粗少年,骤马垂长鞭。
脱却□□□,□剑沦秋天。
匈奴不敢出,漠北闭甲烟。
甲仗明寒川,霜□□□□。
□□煞单于,薄暮红旗出。
城旁粗少年,骤马垂长鞭。
脱却□□□,□剑沦秋天。
匈奴不敢出,漠北闭甲烟。
注释
降奚:被征服的外族,这里指匈奴的一部分。骑射:骑马和射箭的技能。
百馀匹:上百匹。
甲仗:铠甲和武器装备。
明:闪耀,此处指反射光芒。
寒川:寒冷的河流或水域。
煞单于:击败或杀死匈奴的首领单于。
薄暮:傍晚时分。
粗少年:粗犷或勇猛的青年。
骤马:快速驱马。
垂长鞭:挥动长长的马鞭。
脱却:脱下。
□剑:此处原文缺失,应为拔剑或持剑之意。
沦秋天:剑光如同深秋的冷水般清冷。
不敢出:不敢出来应战。
漠北:北方的大漠地区。
闭甲烟:战事结束,铠甲的尘烟也平息了,暗示和平。
翻译
被征服的外族人擅长骑马射箭,拥有上百匹战马。铠甲和兵器在寒冷的河川中闪耀,霜冻覆盖着战场。
勇猛的将士准备斩杀匈奴首领,傍晚时分红旗迎风招展。
城墙边的粗犷少年,快马加鞭驰骋。
他们脱下战袍,挥舞长剑,剑光如秋水般凛冽。
匈奴军队不敢应战,北方大漠因此闭塞,战事尘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塞之战的英勇景象。开篇“降奚能骑射,战马百馀匹”两句,展示了将军武艺高强和强大的兵力,给人以威武不屈的印象。“甲仗明寒川,霜”以下两句,则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片肃杀之气氛。诗中的“城旁粗少年,骤马垂长鞭”几句,更是将军的英姿飒爽和勇猛果敢形象化地展现了出来。
而接下来的“脱却□□□,□剑沦秋天”则可能是在描绘战后之景,剑光在秋日的阳光下闪耀,显示出战争结束后的那种冷静与坚定。最后两句“匈奴不敢出,漠北闭甲烟”,则是对整个战争结果的一种总结,表明了将军的胜利和对敌人的震慑。
整首诗通过对战场景象的生动描绘,以及对人物英勇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边塞战争的紧张与激烈,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边疆安宁、国力强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