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不倒一缕墨,璎珞垂露金薤披
出处:《种山亭藏李阳冰篆为李刑部作》
清 · 严遂成
秦相斯为玉筋篆,史籀省文苍颉变。
历东西汉迄于隋,绝笔空无一人半。
师承乃有唐阳冰,隔一千年与相见。
俯仰流时穷元思,上出幡脚甘生之。
直下不倒一缕墨,璎珞垂露金薤披。
种山山人得古本,书易谦卦爻篆辞。
不师其辞师其意,谦谦君子良我师。
力猛格峻入篆室,号书中虎无愧色。
悬之可作座右铭,义取贞吉中心得。
惜哉琅琊邹峄之罘碑,斯乎斯乎侈颂秦功德。
历东西汉迄于隋,绝笔空无一人半。
师承乃有唐阳冰,隔一千年与相见。
俯仰流时穷元思,上出幡脚甘生之。
直下不倒一缕墨,璎珞垂露金薤披。
种山山人得古本,书易谦卦爻篆辞。
不师其辞师其意,谦谦君子良我师。
力猛格峻入篆室,号书中虎无愧色。
悬之可作座右铭,义取贞吉中心得。
惜哉琅琊邹峄之罘碑,斯乎斯乎侈颂秦功德。
鉴赏
此诗由清代诗人严遂成所作,名为《种山亭藏李阳冰篆为李刑部作》。诗中赞美了秦相李斯的玉筋篆、史籀的简化文字以及苍颉的文字变革,从西汉至隋朝,书法艺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诗中特别提到了唐代书法家阳冰,与李斯相隔千年,却在书法艺术上产生了共鸣。
诗中描述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从古至今,书法大师们在字体设计、结构布局、笔法运用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诗中提到的“直下不倒一缕墨”、“璎珞垂露金薤披”,生动描绘了书法作品的美感和技艺的高超。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具体作品的描述,提到在种山亭收藏的李阳冰篆书作品,为李刑部所作。强调了书法作品不仅在于字形的模仿,更在于理解并传达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诗中赞扬了李阳冰书法的力度、格调和创新精神,将其比作“书中虎”,并认为这样的作品可以作为座右铭,寓意着“义取贞吉,中心得”。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古代书法艺术的遗憾,惋惜未能亲眼见到如琅琊、邹峄、之罘等地的秦代石碑,这些碑刻曾记载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但如今只能通过文字和传说来想象其辉煌。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古代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也体现了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传承,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深深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