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著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出处:《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宋 · 杨万里
我来秋浦政逢秋,梦里曾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著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著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注释
我:诗人自称。秋浦:地名,古代的秋浦县。
政:政务,官职。
逢:遇到。
似:好像。
风月:自然景色,代指美好的时光。
供:供给,满足。
诗酒债:比喻生活或创作中的债务。
长管:永远关联。
谪仙:指李白,因其被称为‘诗仙’。
颠吟寺:形容醉酒后吟诗的场所。
小杜:指杜甫,因其字子美,又称小杜。
倡情冶思楼:表达情感和思绪的楼阁。
州民:州里的百姓。
浑:完全,全然。
齐山:地名,在秋浦附近,与寒流相对。
翻译
我在秋季来到秋浦任职,梦境中仿佛重游旧地。清风明月无法偿还诗酒之债,壮丽江山永恒承载古今人们的忧愁。
被贬谪的仙人曾在狂饮和吟诗的寺庙中,杜甫则在情感热烈的楼阁中抒发情怀。
问及当地百姓,他们全然不知,只有齐山依旧静静地俯瞰着寒冷的江流。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所作,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诗中的意境丰富,语言优美,每一句都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秋浦政逢秋,梦里曾来似旧游。” 这两句诗通过设定一个特定的季节背景——秋天,并且是秋天中的某个具体时间点“逢秋”,营造了一种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意象。这里的“梦里曾来”表明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尤其是在这个和以往相同的季节中,这份情感变得更加浓烈。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这两句诗则转向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风、月与江山。诗人通过“风月不供”表达了一种对物质生活的超脱,而“诗酒债”则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文学创作和饮酒放纵的一种自嘲。紧接着,“江山长管古今愁”则是诗人面对自然之美时所产生的历史感怀与哲思,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这两句诗中的“谪仙”指的是李白,“小杜”则是对杜甫的昵称。通过这两个唐代伟大的诗人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传统的尊崇和个人的艺术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狂放不羁的情怀。
“问著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冷漠与隔阂的一种感慨。诗人询问当地百姓,却发现他们并不了解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情怀。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价值观被忽略的忧虑。而“齐山依旧俯寒流”则是对自然之美的再次肯定,同时也是对时间不变与世事易逝的一种抒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致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和文学传统深厚的情怀,以及面对生活中的孤独与冷漠时所产生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