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夏馀烬在畴相合,陈后灰然孰并京全文

夏馀烬在畴相合,陈后灰然孰并京

明 · 郭之奇
燎原何事倚春城,谁使炎炎日夜明。
上客何功徒烂额,自他有耀独关情。
夏馀烬在畴相合,陈后灰然孰并京
寄语青阳休泄泄,时膏速向晓云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社会动荡时期,城市遭遇火灾的场景,诗人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灾祸的忧虑与对时局的关切。

首联“燎原何事倚春城,谁使炎炎日夜明”,开篇即以“燎原”喻指火灾,以“春城”象征繁华的城市,通过“何事”和“谁使”提出疑问,表达对火灾原因的困惑与不解。同时,“炎炎日夜明”形象地描绘了火灾的肆虐与蔓延,夜晚也因大火而明亮,突显了灾难的严重性。

颔联“上客何功徒烂额,自他有耀独关情”,运用反问手法,指出火灾并非某个人或群体的功劳,而是普遍的灾难,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其中“烂额”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火灾中挣扎求生的情景,表达了对受灾民众的同情。

颈联“夏馀烬在畴相合,陈后灰然孰并京”,进一步描述了火灾后的惨状。夏季余烬与陈年灰烬交织在一起,暗示火灾持续时间之长,破坏之广。同时,将“京”与“并京”相对比,强调了火灾对整个城市的毁灭性影响。

尾联“寄语青阳休泄泄,时膏速向晓云行”,诗人以“青阳”象征春天,希望春天能带来生机与希望,但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乐观,因为“时膏”(比喻时机或资源)需要及时利用,如同“晓云行”一样,迅速行动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当下的警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火灾的描绘,反映了明末社会动荡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时局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