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鲁国之儒惟一人,章甫峨峨鸣佩玉全文

鲁国之儒惟一人,章甫峨峨鸣佩玉

出处:《适周问礼图
明 · 郑学醇
峭壁苍崖林朴樕,茅屋土阶最幽独。
兀然一老坐其中,左图右书撑满屋。
鲁国之儒惟一人,章甫峨峨鸣佩玉
造庐就榻事咨询,容貌恂恂言不足。
明堂清庙与郊禋,奥义微文耳相属。
乃知圣学无常师,赠言何必劳谆复。
自兹返鲁道弥尊,弟子三千皆乐育。
当时弟子从者谁,云姓南宫字敬叔。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和孔子的教育理念。诗中通过描述一位老者在简陋的茅屋里,周围堆满了书籍,正与来访的鲁国儒生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展现了孔子作为教育者的形象及其对知识的渴求和传授。

“峭壁苍崖林朴樕,茅屋土阶最幽独。” 开篇以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铺垫背景。峭壁、苍崖、朴樕(小树)以及简陋的茅屋,共同构成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精神世界的隐喻。

“兀然一老坐其中,左图右书撑满屋。” 描述了老者的形象,他独自坐在屋内,四周是堆积如山的书籍,象征着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布置不仅体现了他的学者身份,也暗示了他丰富的学识和对学问的执着。

“鲁国之儒惟一人,章甫峨峨鸣佩玉。” 这一句点出了来访者的身份——鲁国的儒生,他们穿着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佩戴着玉饰,显示出他们的身份和对礼仪的尊重。这不仅是对来访者的赞美,也是对孔子作为鲁国唯一一位杰出学者的肯定。

“造庐就榻事咨询,容貌恂恂言不足。” 描述了来访者与老者的互动,他们来到老者的居所,坐在床榻旁,向老者请教问题。来访者的恭敬态度和谦逊言语,反映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者的尊敬。

“明堂清庙与郊禋,奥义微文耳相属。” 这里提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即通过学习《明堂》、《清庙》等经典文献,理解其深奥的含义和细微的文法,从而达到提升自我、传播知识的目的。

“乃知圣学无常师,赠言何必劳谆复。”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认为圣人的学问并非局限于某位老师,赠予的话语也不必反复强调。这体现了孔子教育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调了个人的思考和实践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孔子作为教育者的光辉形象,同时也传达了对知识追求和道德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