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林何栖,非渊何潜
出处:《虎欲齧人不避豪贤篇》
明 · 李梦阳
吾之于人,谁毁谁誉。
貌失子羽,言失宰子。
知我者天,君子洗心。
行不愧影,寝不愧衾。
何树嶷嶷,于畛之持。
有挠俾鸣,僾风者惑。
汉申党人,宋严伪学。
冥鸿逝豫,辕驹局促。
非林何栖,非渊何潜。
驷马忧患,贫贱德音。
富而可求,其从如云。
徐子起钦,显者蔑闻。
貌失子羽,言失宰子。
知我者天,君子洗心。
行不愧影,寝不愧衾。
何树嶷嶷,于畛之持。
有挠俾鸣,僾风者惑。
汉申党人,宋严伪学。
冥鸿逝豫,辕驹局促。
非林何栖,非渊何潜。
驷马忧患,贫贱德音。
富而可求,其从如云。
徐子起钦,显者蔑闻。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梦阳的《虎欲齧人不避豪贤篇》,以寓言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评。诗人通过比喻,将自己比作被误解的人,强调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修养和行为的正直,而不受外界赞誉或诋毁所左右。他提到“貌失子羽,言失宰子”,暗示外表和言论可能让人误解,但真正的知己是上天和自己的良心。诗人还借“汉申党人,宋严伪学”来批评当时的某些不良风气,以及“冥鸿逝豫,辕驹局促”表达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中“驷马忧患,贫贱德音”揭示了富贵与贫贱之间的道德选择,富贵可以轻易获取追随者,但贫穷时能坚守德行的人更难能可贵。最后,“徐子起钦,显者蔑闻”表达了对那些默默无闻却品德高尚者的敬佩,暗讽了那些追求显赫地位而忽视真正价值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世态炎凉,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具有鲜明的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