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敲冰餐白石,宁知炼药煮黄金
出处:《金山人在衡九十有作次韵为寿》
明 · 欧大任
双鬓萧疏雪未侵,高年粟帛诏初临。
伏生隐待求书使,居士修成出世心。
但可敲冰餐白石,宁知炼药煮黄金。
儿孙绕膝皆兰桂,一曲宾筵更一斟。
伏生隐待求书使,居士修成出世心。
但可敲冰餐白石,宁知炼药煮黄金。
儿孙绕膝皆兰桂,一曲宾筵更一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龄老人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对长寿与精神追求的向往。首句“双鬓萧疏雪未侵”以形象的比喻,展现老人的年岁已高,但精神依旧饱满,未被岁月侵蚀。接着“高年粟帛诏初临”,则暗示朝廷对其高龄的尊重与嘉奖,进一步凸显了老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伏生隐待求书使,居士修成出世心”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老人虽处尘世,却心向清净,追求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伏生隐居等待求取知识的机会,居士通过修行达到出世的心境,都体现了老人对知识与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
“但可敲冰餐白石,宁知炼药煮黄金”则是对老人生活态度的生动描绘。他选择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如敲冰食石,象征着对物质的淡泊,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这与炼药煮金的世俗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老人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最后,“儿孙绕膝皆兰桂,一曲宾筵更一斟”描绘了老人家庭幸福、子孙满堂的场景,同时通过“兰桂”这一象征高洁与繁荣的植物,进一步强调了老人在家族中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宴会中的一杯酒,不仅展现了生活的欢愉,也寓意着老人对美好生活的享受与感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高龄老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对家庭幸福的珍惜以及对社会贡献的认可,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