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无苦亦无乐,无明亦无昧全文

无苦亦无乐,无明亦无昧

宋 · 王安石
失志难作福,得势易造罪。
苦即念快乐,乐即生贪爱。
无苦亦无乐,无明亦无昧
不属三界中,亦非三界外。

注释

失志:处于困境。
福:善行。
得势:占据优势地位。
造罪:做恶事。
苦:困苦。
念:想念。
快乐:愉快。
贪爱:贪婪和喜爱。
无苦:没有困苦。
无乐:没有快乐。
无明:不明白,无知。
无昧:不糊涂。
三界:佛教中的三个基本世界。
非:不是。
界外:超出三界。

翻译

在逆境中难以积德行善,而在顺境中容易做出恶行。
身处困苦会向往快乐,享受快乐又滋生贪欲。
既无苦也无乐,既无困惑也无愚昧。
不属于三界(天、人、阿修罗)之内,也不在三界之外。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属于他的《拟寒山拾得二十首》中的第十五首。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段诗文体裁简洁明快,思想深刻,意境幽远。

“失志难作福,得势易造罪。”两句直指人心的复杂和世事的无常。失去目标和信念的人往往难以感受到幸福,因为内心的空虚与迷茫让他们找不到安身立命之所;而一旦获得权势,人的欲望便容易膨胀,导致铸就罪恶。这两句诗强调了人性的脆弱和外界条件对人性影响的深远。

“苦即念快乐,乐即生贪爱。”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人类情感的矛盾。人们在苦难中往往会追求快乐,但这种追求可能导致对快乐的过度渴望和依赖;同样,在快乐之时,人的欲望又容易膨胀,生出贪婪之心。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无苦亦无乐, 无明亦无昧。”这里的“无”字用得妙处在于它既否定了苦和乐,也否定了明和昧。表面上看似平淡,但实则蕴含深意。这两句诗指出了人类情感的中庸之道,既不沉迷于苦难也不贪恋于快乐,既非盲目无知亦非故弄玄虚。

“不属三界中,亦非三界外。”这两句则开启了哲学和宗教层面的思考。佛教中的“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即宇宙万物的三大范畴。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间纷争,既不属于俗世之中,也非高远之外的境界,是一种超然物外、心灵自由的状态。

总体来说,这段诗文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人性、情感和宇宙万物关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