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既为连理咏,丞相复入郡志编
出处:《义株行》
元末明初 · 张昱
庐陵江西古名郡,四忠一节之故乡。
岂惟英贤间世钟造化,亦有义株连理呈祯祥。
丰塘三山两株树,托生离立不数武。
高茎擎天一盖张,深根走地群蛟怒。
曾氏世居株树边,诗礼传家三百年。
尚书既为连理咏,丞相复入郡志编。
二公真迹今犹在,文光照耀无年载。
李渊诸孙尚有传,桑田谁谓成沧海?五世孙亦一老翁,欲以此事徵盲聋。
丰塘之株无乃丰城剑,变化偃蹇双蛟龙。
不然安得保风雨,专与三山为始终。
岂惟英贤间世钟造化,亦有义株连理呈祯祥。
丰塘三山两株树,托生离立不数武。
高茎擎天一盖张,深根走地群蛟怒。
曾氏世居株树边,诗礼传家三百年。
尚书既为连理咏,丞相复入郡志编。
二公真迹今犹在,文光照耀无年载。
李渊诸孙尚有传,桑田谁谓成沧海?五世孙亦一老翁,欲以此事徵盲聋。
丰塘之株无乃丰城剑,变化偃蹇双蛟龙。
不然安得保风雨,专与三山为始终。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义株行》描绘了庐陵(今江西吉安)作为历史名郡,是多位忠臣孝子的故乡,其中特别提及了“四忠一节”的故事。诗中以丰塘三山旁的两株并立的大树象征着忠贞和吉祥,它们历经风雨,见证了曾氏家族的诗礼传承,从尚书到丞相,事迹被载入郡志。诗中提到的“连理”不仅指树的形态,也寓言了家族世代的联姻。诗人感叹这些事迹虽经岁月变迁,但其光辉犹在,甚至暗示丰塘之株可能蕴含着神话般的丰城剑之灵力,能庇护三山,抵御风雨。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寓意,赞美了忠义精神的延续和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