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地风诗还驷驖,楚臣苗裔亦离骚
出处:《呈武番禺》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天水雄才六郡高,早年频佩吕虔刀。
来临百粤多膏泽,坐拥三城失海涛。
秦地风诗还驷驖,楚臣苗裔亦离骚。
殷勤礼数能忘分,日侍神明敢告劳。
来临百粤多膏泽,坐拥三城失海涛。
秦地风诗还驷驖,楚臣苗裔亦离骚。
殷勤礼数能忘分,日侍神明敢告劳。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呈武番禺》。诗中描绘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官员在南粤地区任职时的政绩与风范。
首句“天水雄才六郡高”,开篇即以“天水”象征人才的卓越,六郡则暗示其影响之广,点明了主人公的非凡才能和深远影响力。接着“早年频佩吕虔刀”,运用典故,吕虔刀代表的是勇猛与威严,此处借以形容主人公年轻时便已展现出的英勇与领导力。
“来临百粤多膏泽”,描述了主人公到任南粤后带来的诸多福祉与恩泽,展现了其治理地方的卓越能力。而“坐拥三城失海涛”则以生动的比喻,说明其治下的城市安宁,不再受到海潮的侵扰,喻示着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秦地风诗还驷驖”,引用秦地的典故,驷驖是古代的名马,这里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文采斐然,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文学创作上也颇有造诣。接下来“楚臣苗裔亦离骚”,通过楚臣与屈原的联系,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的文学才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最后,“殷勤礼数能忘分,日侍神明敢告劳”,表达了主人公对待下属的恭敬与体恤,以及对神明的敬畏之心,同时也不忘自己的职责与辛劳。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政绩、才能、品德的描绘,展现了一位德才兼备、深受人民爱戴的官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