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异食蓼虫,不知苦是苦
出处:《自咏五首 其二》
唐 · 白居易
一家五十口,一郡十万户。
出为差科头,入为衣食主。
水旱合心忧,饥寒须手抚。
何异食蓼虫,不知苦是苦。
出为差科头,入为衣食主。
水旱合心忧,饥寒须手抚。
何异食蓼虫,不知苦是苦。
注释
一家:指一个家庭。五十口:表示家庭人口众多。
一郡:古代行政区域,这里泛指一个地区。
十万户:形容人口众多。
出为差科头:出门在外,担任征收赋税和劳役的负责人。
入为衣食主:回家后成为家庭生计的主要承担者。
水旱合心忧:水灾或旱灾都会使人内心忧虑。
饥寒须手抚:在饥饿和寒冷时需要亲自去照顾家人。
何异:有什么区别。
食蓼虫:吃蓼草的虫子,蓼草味苦。
不知苦是苦:比喻有些人对苦难麻木不仁,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苦。
翻译
一个家庭有五十口人,整个郡有十万户人家。出去要负责赋税徭役,回来要养家糊口。
无论是水灾还是旱灾都要担忧,遇到饥寒交迫需要亲手抚慰。
这与吃蓼虫的虫子有何不同,它们不知道苦就是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担任地方官吏时的深切感受和责任感。"一家五十口,一郡十万户"表明了作为地方官员所承担的庞大家庭与众多百姓的重托,展现了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出为差科头,入为衣食主"则强调了他们在外处理各种政务,在家中管理家族经济的双重角色。
"水旱合心忧,饥寒须手抚"一句,生动地表达了官员对于自然灾害和百姓生活困苦的关切之情。他们不仅要为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操劳,也要在遭遇洪水或干旱等天灾时,尽力安抚民心。
最后一句"何异食蓼虫,不知苦是苦"则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职责的深刻认识。"食蓼虫"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不自觉中承受痛苦的状态,暗示着即便是在高位的人,也可能不完全意识到自己的辛酸与付出。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员与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官员内心深处的忧虑和责任感,表现了白居易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他个人对于为民服务精神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