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簪履谁犹在,今日门墙独未离
出处:《留守司徒侍中宠示上巳属疾钧什谨依韵奉和》
宋 · 强至
上巳曾陪宴后池,风光一匝又花时。
当年簪履谁犹在,今日门墙独未离。
步怯园林虽晚到,恩深草木已先知。
都人不省忧民病,只讶行春绣旆迟。
当年簪履谁犹在,今日门墙独未离。
步怯园林虽晚到,恩深草木已先知。
都人不省忧民病,只讶行春绣旆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上巳:古代节日,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有春水祓禊的习俗。后池:宫殿或庭院后面的池塘。
花时:花开的季节。
簪履:古人的冠饰和鞋子,代指官员或士绅。
门墙:这里指官署或宅院的门庭。
恩深:深厚的恩惠或感情。
行春:春季出游,官府或皇帝的春游活动。
绣旆:装饰有彩色刺绣的旗子,用于仪仗队中。
翻译
我曾在上巳节陪伴宴会于后池,景色轮回又逢花开时节。那时的同僚和宾客还有谁留存,如今只剩我独自守在旧日门庭。
尽管步履蹒跚,我还是晚到了园林,但花草树木似乎早已感知恩情。
京城的人们并不理解我的忧虑,只惊讶于春游队伍的旗帜迟迟未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描绘了上巳节后的景色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首句回忆了昔日与同僚共聚后池的欢乐时光,而今花期重来,人事已非,暗示了岁月流转的无常。"当年簪履谁犹在"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今日门墙独未离"则流露出对当前处境的孤独感。
诗人虽然身体欠佳,但仍然感受到自然界的恩惠,"步怯园林虽晚到,恩深草木已先知",以草木先感知恩泽比喻自己对恩典的深深感激。然而,京城的人们并未体察百姓疾苦,只关心行春活动的举行,"都人不省忧民病,只讶行春绣旆迟",揭示了官场的疏离和民间疾苦的被忽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往昔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观察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