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则愿师白乐天,终身衮衮留司官全文

我则愿师白乐天,终身衮衮留司官

出处:《题中隐轩
金末元初 · 王寂
君不见严君平、梅子真,成都卜肆吴市门。
万人如海一身隐,外听车马争驰奔。
又不见介之推、屈大夫,绵山泽畔何区区。
孤高与世自冰炭,甘焚就溺捐微躯。
两公朝市大喧噪,二子山林更牢落。
混俗变姓良自欺,卖身买名何太错。
我则愿师白乐天,终身衮衮留司官
伏腊粗给忧患少,妻孥饱煖身心安。
况有民社可行道,随分歌酒陶馀欢。
经邦论道不我责,除书破贼非吾干。
折腰束带莫耻五斗粟,犹胜元载胡椒八百斛。
一朝事败竟赤族,嗟尔安得为孤犊。
尘靴汗板莫厌时奔走,犹胜李斯相秦印如斗。
一朝祸起遭鞭杻,却思上蔡牵黄狗。
况知富贵不可求,侥求纵得终身忧。
不如中隐轩中,日日醉倒不省万事休。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严君平、梅子真、介之推、屈原等历史人物的隐居与世俗追求,以及白居易的仕途选择,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利的批判。诗中提到的“中隐”,即在官场中保持清高,不完全放弃个人操守,同时享受生活乐趣,是一种平衡之道。

诗的开头以严君平、梅子真为例,他们在成都和吴市的卜肆和门前隐居,虽处人海之中,但内心清净,不受外界喧嚣影响。接着,诗人通过介之推和屈原的典故,强调了他们坚守高洁品质,宁愿牺牲生命也不妥协于世俗的决绝态度。这两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

诗人随后表达了自己愿意效仿白居易,希望能在官场上保持清廉,过着既有所作为又能享受生活的生活方式——“终身衮衮留司官”。他强调了物质上的满足(“伏腊粗给”)和家庭的幸福(“妻孥饱煖身心安”),同时也表达了对参与社会事务(“况有民社可行道”)和享受生活乐趣(“随分歌酒陶馀欢”)的渴望。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严君平、梅子真、介之推、屈原等人的不幸结局,以及李斯因权欲而遭受的悲惨下场,强调了富贵难以长久,不如选择一种既能保持个人操守,又能享受生活的方式——“中隐”。这种生活方式虽然可能需要在官场中奔走,但至少能避免像李斯那样因贪欲而遭受的悲惨命运。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思考和追求,以及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