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川束锦化为石,道远悬知不易来
出处:《延哲使归自福建得衢州锦川石立于庭前戏作》
明 · 王鏊
锦川束锦化为石,道远悬知不易来。
千岁僵松鳞驳落,一株寒玉骨崔嵬。
庭除有地烦相伴,梁柱无能莫见猜。
赖是前人清节在,镇船元藉郁林材。
千岁僵松鳞驳落,一株寒玉骨崔嵬。
庭除有地烦相伴,梁柱无能莫见猜。
赖是前人清节在,镇船元藉郁林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来自遥远福建的锦川石,历经千年风霜,最终被安置在庭院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块石头从柔软的锦川束化为坚硬的岩石的过程,以及它所经历的漫长旅程和岁月的侵蚀。
“锦川束锦化为石”,开篇即以生动的比喻,将锦川石的形成过程展现出来,从柔软到坚硬,从流动到固定,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奇妙变化。
“道远悬知不易来”,强调了这块石头的来之不易,它穿越了遥远的距离,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才得以到达诗人所在的庭院,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千岁僵松鳞驳落,一株寒玉骨崔嵬”,通过对比,将锦川石与古老的松树相联系,突出了其历经沧桑而不改其本色的特质,同时也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和灵魂,使其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庭除有地烦相伴,梁柱无能莫见猜”,表达了诗人对这块石头的尊重和欣赏,认为它在庭院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是值得珍惜的存在,同时暗示了石头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
“赖是前人清节在,镇船元藉郁林材”,最后两句则升华了主题,赞美了前人的智慧和节操,正是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使得这块珍贵的石头得以保存下来,成为后人欣赏的对象。这里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传承与保护的呼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块普通石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