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多门徒可入,尽室且思行全文

多门徒可入,尽室且思行

出处:《感河上兵
唐 · 张祜
一闻河塞上,非是欲权兵。
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
多门徒可入,尽室且思行
莫为无媒者,沧浪不濯缨。

拼音版原文

wénsāishàngfēishìquánbīng
shǒuwěichéngwèigāohuāngshènqīng

duōménjìnshìqiěxíng
wèiméizhěcānglàngzhuóyīng

翻译

一旦听到边塞的消息,不是想扩充武力。
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都要谨慎对待,切勿轻易尝试深入。
有许多路径可以进入,但全家应该考虑离开。
不要因为没有中介而犹豫,像沧浪水那样,即使清澈也不必洗去头上的冠缨(暗示不必过于忧虑世俗的牵绊)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名为《感河上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表达对军事行动的警觉和慎重态度。

“一闻河塞上,非是欲权兵。” 这两句表明,一旦听闻边塞有变,就不能贸然行事,因为这关乎国家安危,不应轻率使用武力。河塞在古代往往是军事要地,因此任何动静都可能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 这两句强调了对军事行动的敬畏之心和谨慎态度。无论是军队的首领还是末尾,都必须保持警觉,不可有丝毫大意。这里的“膏肓”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形容战争带来的惨烈。

“多门徒可入,尽室且思行。” 这两句则是说,在面对众多可能的战斗时,都应该深思熟虑,不要轻易决定出兵。即使家庭和国家都在等待着战事的结果,也必须谨慎考虑再行动。

“莫为无媒者,沧浪不濯缨。” 最后两句劝诫人们不要成为没有媒介的人,即不要成为战争的引擎或工具。沧浪指的是大河的波涛,不濯缨则是比喻那些不被战争波及的人。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战事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尊严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唐代社会对于战争后果的担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他对国家安全与民众安宁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