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明不动心,因问发奇秘
吾非北宫黝,挫若挞诸市。
吾非孟施舍,量虑三军畏。
一堕刺客流,一入力战士。
知一不知二,遂与圣贤异。
周孔得其传,伟哉孟轲氏。
讲明不动心,因问发奇秘。
气壹则动志,志一则动气。
浩然得所寄,知言有深味。
嗟予笃学心,一暴十寒废。
立志苦不早,少岂达兹义。
所适昧善恶,几溺彼功利。
事情更历多,晚乃能自砺。
日用根本原,至大至刚意。
馁然行有慊,何谓塞天地。
服膺先格言,造次颠沛是。
吾非孟施舍,量虑三军畏。
一堕刺客流,一入力战士。
知一不知二,遂与圣贤异。
周孔得其传,伟哉孟轲氏。
讲明不动心,因问发奇秘。
气壹则动志,志一则动气。
浩然得所寄,知言有深味。
嗟予笃学心,一暴十寒废。
立志苦不早,少岂达兹义。
所适昧善恶,几溺彼功利。
事情更历多,晚乃能自砺。
日用根本原,至大至刚意。
馁然行有慊,何谓塞天地。
服膺先格言,造次颠沛是。
注释
北宫黝:古代勇士,以勇猛著称。孟施舍:战国时期儒家学者,以深思熟虑闻名。
刺客流:战争中的刀剑冲突。
气壹:气息统一,指精神集中。
馁然:形容内心空虚但仍坚持正道。
服膺:衷心接受并牢记。
造次:匆忙、仓促。
翻译
我并非北宫黝,如同在市场上受鞭挞。我不像孟施舍,深思熟虑令三军敬畏。
一次陷入刺刀流,一次投入力量战阵。
知其一不知其二,与圣贤之道相去甚远。
周公孔子传承道统,孟子伟大无比。
他阐明不动心的道理,启发了奇妙的见解。
气定则志向坚定,志向坚定则气力充沛。
心怀浩然正气有所寄托,深知言语的深层含义。
感叹我学习之心专注,但时而懈怠导致废弃。
立志太晚,年轻时怎能理解此理。
对善恶分辨不清,差点沉溺于功利之中。
经历世事繁多,晚年方能自我磨砺。
日常生活源于根本,宏大刚毅的意志。
虽困顿仍行正道,何以言天地之阻塞。
谨记先人的教诲,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忘初心。
鉴赏
这首诗蕴含深厚的哲理和个人修养的追求。开篇即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不愿像北宫黝、孟施舍那样在市井中讨生活,也不愿成为军事统帅,只愿一心致力于学问和内在的修养。诗人强调“知一不知二”,显示出对知识和道德的高度追求,与圣贤之辈有所区别。
接着,诗人提到周公、孔子得以传承他们的思想,赞美孟轲氏(即孟子)的伟大。讲述明理,不为外界干扰的心境,以及通过深入探讨问题来发现奇特的秘密,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和追求。
“气壹则动志,志一则动气”表达了一种内在修养与精神状态相互作用的哲学思想。诗人感到自己得到了心灵的寄托,明白了言语背后的深远意义,故而赞叹。
随后,诗人自责没有早些立下坚定的志向,导致年轻时错过了许多机遇,但终于能够理解到修养浩然之气的重要性。通过日常的根本原则和至刚至大的意志,诗人的内心得到了安顿。
最后一段,诗人提到自己建造的小楼和堂,以“养浩七”为名,用以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这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描述,也是对精神世界的塑造。全诗通过诗人的自我修养和学问探求,展现了一个士人对于个人品德与知识修养的深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