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止流行俱莫问,自然霜雪未蒙头
出处:《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 其七》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一生不把两眉愁,厌听瓢声笑许由。
愿荷锄来翻畎亩,懒携刺去谒公侯。
酒倾明月清风夜,诗琢空山落木秋。
坎止流行俱莫问,自然霜雪未蒙头。
愿荷锄来翻畎亩,懒携刺去谒公侯。
酒倾明月清风夜,诗琢空山落木秋。
坎止流行俱莫问,自然霜雪未蒙头。
注释
瓢声:比喻世间的琐事或隐居生活的象征。许由:古代隐士,以不慕名利著称。
荷锄:扛着锄头,表示农耕生活。
公侯:古代贵族或有权势的人。
坎止流行:人生的起起落落。
霜雪:比喻人生的艰难困苦。
翻译
一生从未为双眉紧锁忧虑,厌倦了像许由那样听水瓢声的隐居生活。我愿意扛着锄头在田间劳作,懒得带着荆棘去拜访达官贵人。
夜晚在明亮的月光和清风中饮酒,秋天在空山中吟咏诗歌。
关于命运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都无需询问,自然的霜雪还未降临到我的头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其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和追求自然、自由生活的理想。
"一生不把两眉愁,厌听瓢声笑许由。" 这两句表明诗人不愿意为琐碎的事务而烦恼,反而乐于听着井水汲水的声音随遇而安,显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愿荷锄来翻畎亩,懒携刺去谒公侯。"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上自耕自食的田园生活,不愿意再去拜访官员,这里体现出一种逃离世俗、追求简单自然生活的情怀。
"酒倾明月清风夜,诗琢空山落木秋。"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明亮的月夜中,以清风为伴饮酒赋诗的景象,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坎止流行俱莫问,自然霜雪未蒙头。" 这两句则表现出诗人的超脱心境,对世间纷争不再过问,只愿意顺其自然,哪怕是到了年老时期也依然如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拒绝,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平静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