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元会运世未为密,一画未画元非疏全文

元会运世未为密,一画未画元非疏

出处:《赠叶绿涧
宋 · 王柏
有客有客讷而腴,手携数册尧夫书。
八八从而之八八,四千九十六无馀。
小游轨革何足算,大游九厄相乘除。
太玄洞极亦无法,更有司马推潜虚。
茫茫古今四海阔,动静祸福无能踰。
玉芪金钥窃元命,自合抱道山林居。
尧夫尧夫初不死,精神炯炯先天图。
元会运世未为密,一画未画元非疏
自从漏泄加倍语,便觉造化无工夫。
吾儒更欲穷造化,造化尤解穷吾儒。
且将馀法供剧戏,君识此意廉其需。
世人逐逐不知止,诵诗还肯安心无。

注释

有客:客人。
讷而腴:沉默但学识丰富。
尧夫书:邵雍的著作。
八八:反复次数。
四千九十六:总计次数。
小游:小事。
大游:大事。
九厄:九种厄运。
太玄:深奥的道理。
司马推潜虚:司马光补充解释。
元命:生命奥秘。
山林居:山林生活。
炯炯:明亮。
先天图:先天的图景。
元会运世:宇宙规律。
一画未画:一笔未落。
漏泄:泄露。
造化无工夫:造化之妙难以言表。
穷造化:探索造化。
穷吾儒:考验我们的智慧。
馀法:剩余方法。
剧戏:娱乐。
识此意:理解这层意思。
廉其需:知道需求的分寸。
逐逐:忙忙碌碌。
安心:真正安心。

翻译

有一位沉默但学识丰富的客人,手里拿着几本书,是邵雍(尧夫)的作品。
他反复阅读,每八十八次读完后接着再读八十八次,总共四千九百六十次,没有遗漏。
即使是小小的游乐,也无需计算,而在大游中,面对九种厄运,他能一一化解。
太玄妙的道理深入极致,也无法言传,还有司马光(推潜虚)这样的学者来补充解释。
从古至今,天地广阔,无论是静止还是变动,灾祸还是幸福,都无法超越他的智慧。
他像玉芪金钥般,掌握了生命的奥秘,应选择在山林中过着遵循大道的生活。
邵雍并没有真正死去,他的精神明亮如初,揭示了先天的图景。
元会运世的规律并非严密无缺,即使是一笔未画,也并非疏漏。
自从泄露了这些深奥的话语,他觉得造化之妙难以言表。
我们儒家追求探索造化,而造化也在考验我们的智慧。
暂且用剩余的方法来娱乐,你理解这层意思后,就知道需求的分寸了。
世人忙忙碌碌不知满足,诵读诗歌时,又有谁能真正安心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开篇即以“有客有客讷而腴,手携数册尧夫书”展示了来访者的形象,他们带着关于道家的经典——尧夫书,表明这是一场关于修炼和哲学的交流。

接下来的“八八从而之八八,四千九十六无馀”可能是在讨论某种计算或者宇宙观念中的数字游戏,暗示着对宇宙规律的探索和理解。

诗人通过“小游轨革何足算,大游九厄相乘除”表达了对于世俗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更高境界追求的渴望。"太玄洞极亦无法,更有司马推潜虚"则是在说,即便是道家的深奥理论,也不足以解释宇宙万物,甚至连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隐微之处也无法完全揭示。

“茫茫古今四海阔,动静祸福无能踞”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于命运好恶的无知和无力感。"玉芪金钥窃元命,自合抱道山林居"则是隐士对于自然、宇宙与自身命运的追问,以及他选择归隐山林,以求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尧夫尧夫初不死,精神炯炯先天图”表明了诗人对尧夫道学中关于长生久视的追求和对先天真理的向往。"元会运世未为密,一画未画元非疏"则是在探讨宇宙运行与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强调即便是最精微的变化也不应被忽略。

“自从漏泄加倍语,便觉造化无工夫”可能是在反思人类对于天机的过度揭示和解读,以及这种行为背后的徒劳无功。"吾儒更欲穷造化,造化尤解穷吾儒"则是诗人对于儒家学说中追求理解自然规律的态度进行深刻反思。

最后,“且将馀法供剧戏,君识此意廉其需”可能是在劝诫读者要洞察这些哲理,并非只是为了娱乐或者表演。"世人逐逐不知止,诵诗还肯安心无"则是对那些不停歇追求物质和名利的人们进行批评,认为他们即便在诵读诗书,也难以找到内心的平静。

这首诗通过隐士的形象和道家、儒家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宇宙以及知识探求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