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天竺石,吟思浙江涛
出处:《送诗僧隆瘦岩》
宋 · 赵希㯝
五载京华客,山中坐得牢。
禅心天竺石,吟思浙江涛。
入派名随重,游方步转高。
秋风飞锡远,相忆读离骚。
禅心天竺石,吟思浙江涛。
入派名随重,游方步转高。
秋风飞锡远,相忆读离骚。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五载:五年。京华:京都繁华之地。
客:旅人。
坐得牢:生活稳定。
禅心:佛教修行者的心境。
天竺石:印度的象征,比喻禅定之心。
吟思:诗人的思绪。
浙江涛:浙江的江涛,象征灵感。
入派:加入修行门派。
名随重:名声随着修行的深度增加。
游方:云游四方。
步转高:脚步越来越稳健。
秋风:秋天的风。
飞锡:手持锡杖行走,指僧人出行。
离骚:屈原的长诗《离骚》。
翻译
在京华漂泊五年,山中生活让我心境坚定。禅心如天竺石般稳固,诗兴常被浙江江涛激发。
我深入修行之路,名声也随之增长,游历的脚步越来越高。
秋风吹过,我手持锡杖远行,思念中诵读屈原的《离骚》。
鉴赏
这首宋诗《送诗僧隆瘦岩》是赵希㯝所作,表达了对僧人隆瘦岩在京都五年后选择归隐山中的敬佩与感慨。首句“五载京华客”描绘了隆瘦岩在京都生活的时光,历经繁华;“山中坐得牢”则赞赏他能坚守内心,选择清修生活。
第二联“禅心天竺石,吟思浙江涛”运用象征手法,将隆瘦岩的禅定之心比作天竺石般稳固,他的诗才则如浙江涛水般奔涌不息,显示出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禅意。
“入派名随重,游方步转高”进一步赞扬隆瘦岩在修行路上的成就和德行,他的声望随着修行的深入而增长,步履也愈发显得高洁。
最后一句“秋风飞锡远,相忆读离骚”,以秋风中的锡杖比喻僧人远行,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借“读离骚”寄托对隆瘦岩诗意人生的共鸣和敬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选择和精神风貌,展现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