箧中深贮先贤传,门外常停长者车
出处:《靖州张推官庭杰挽词》
宋 · 周必大
青绶当年谩佩緺,力将儒素换豪华。
箧中深贮先贤传,门外常停长者车。
有子菑畬在经训,平生痼疾是烟霞。
花桥卜筑花山殡,太息中吴好事家。
箧中深贮先贤传,门外常停长者车。
有子菑畬在经训,平生痼疾是烟霞。
花桥卜筑花山殡,太息中吴好事家。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当年佩戴青绶带,只为换取世俗繁华。箱中珍藏古圣贤的遗著,门外常有德高望重者的车驾。
儿子研读经书,一生爱好山水,平时的癖好就是游历名山大川。
在花桥边建屋,打算死后葬于花山,叹息这里是苏州一带热衷风雅之事的人家。
注释
青绶:古代官吏的低级印绶,象征着较低职位。谩佩緺:徒然佩戴,表示不切实际的追求。
儒素:儒家的朴素生活和学问。
豪华:世俗的荣华富贵。
箧中:箱子中。
先贤传:古代圣贤的著作或传记。
长者车:指有威望老人的车辆。
菑畬:耕种田地,这里代指儿子的学业。
经训:经典教育,儒家的教诲。
痼疾:长期难以治愈的疾病,此处比喻爱好。
烟霞:泛指山水景色,常用来形容隐逸生活。
花桥:以花装饰的桥,可能指园林中的景致。
花山殡:死后葬于花山,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太息:叹息,感慨。
中吴:古称苏州为中吴,这里指代苏州一带。
好事家:热衷于风雅之事的人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周必大为靖州张推官庭杰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其人品的赞赏。首句“青绶当年谩佩緺”描绘了张推官年轻时虽然身着低级官职的青绶,但并未满足于现状,暗示他有更高的追求。“力将儒素换豪华”进一步揭示了他的志向,即通过努力提升自我,追求更为奢华的生活或事业。
“箧中深贮先贤传”赞扬了张推官对学问的珍视,他藏书丰富,研读先贤典籍,显示出其深厚的学识。“门外常停长者车”则描绘了他的人格魅力,常有德高望重之人来访,体现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有子菑畬在经训”提到他的后代受到良好的教育,延续了家族的书香门第。“平生痼疾是烟霞”以烟霞比喻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这可能是他生活中的乐趣和寄托。
最后两句“花桥卜筑花山殡,太息中吴好事家”描绘了张推官的身后事,他选择在风景如画的地方安葬,显示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诗人对这位“好事家”的深深惋惜和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挽词既赞美了张推官的才学与品格,也流露出对故人的哀思和对高尚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