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爱一溪水,而能存让名
出处:《喻瀼溪乡旧游》
唐 · 元结
往年在瀼滨,瀼人皆忘情。
今来游瀼乡,瀼人见我惊。
我心与瀼人,岂有辱与荣。
瀼人异其心,应为我冠缨。
昔贤恶如此,所以辞公卿。
贫穷老乡里,自休还力耕。
况曾经逆乱,日厌闻战争。
尤爱一溪水,而能存让名。
终当来其滨,饮啄全此生。
今来游瀼乡,瀼人见我惊。
我心与瀼人,岂有辱与荣。
瀼人异其心,应为我冠缨。
昔贤恶如此,所以辞公卿。
贫穷老乡里,自休还力耕。
况曾经逆乱,日厌闻战争。
尤爱一溪水,而能存让名。
终当来其滨,饮啄全此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往年:过去的年岁。瀼滨:瀼河的岸边,瀼指的是一条河流。
瀼人:住在瀼河边的村民。
忘情:淡泊名利,不拘小节。
今来:现在来到。
游:游览,访问。
瀼人:瀼河边的村民们。
惊:感到惊讶。
我心:我的内心。
辱与荣:耻辱和荣耀。
瀼人异其心:瀼乡人的心境已不同于往昔。
冠缨:代指官服,此处指穿戴正式或显赫。
昔贤:古代的贤人。
恶如此:遭受这样的对待或感受。
辞公卿:辞去公卿之位,即放弃高官厚禄。
贫穷:生活贫困。
老乡里:回到家乡。
自休:自得其乐,自我修养。
力耕:努力耕田。
况:何况。
曾经:经历过。
逆乱:社会动荡,叛乱。
日厌闻:每天都厌烦听到。
尤爱:特别喜爱。
一溪水:一条小溪的水。
存让名:保留着谦让的美名。
终当:最终将会。
来其滨:来到那溪水之畔。
饮啄:比喻生活,饮食。
全此生:在此度过余生。
翻译
往年住在瀼河边,瀼边村民都淳朴忘机。如今重游瀼乡地,村民见到我露惊讶表情。
我的心与瀼乡人,哪会计较耻辱与荣耀。
他们心态已不同,或许因我穿戴官样服饰。
古时贤者也遭遇这般,因此辞去高官显爵。
甘愿贫穷归故乡,亲自下田努力耕作。
更何况经历过动乱,日日厌倦听闻战事。
尤其偏爱这一溪清流,能保存礼让的好名声。
终有一天会定居溪边,饮食生活全在此度过余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情感的追忆和现实中的冷遇。开篇“往年在瀼滨,瀼人皆忘情”表明过去与瀼溪乡亲的情谊如一,而今时“今来游瀼乡,瀼人见我惊”则反映出诗人归来的场景,村民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显得惊讶且疏远。诗人自问“我心与瀼人,岂有辱与荣”,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困惑,似乎在质疑自己与乡人的情感是否因为某种荣耀或屈辱而产生了裂痕。
接着,“瀼人异其心,应为我冠缩”一句,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认同或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然而接下来的“昔贤恶如此,所以下公卿”则透露出一种对过往恩怨的释然和超脱。
随后,“贫穷老乡里,自休还力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以及对简单劳作的归属感。而“况曾经逆乱,日厌闻战争”则是对过往动荡岁月的回忆和对战争噩梦的厌恶。
最后,“尤爱一溪水,而能存让名。终当来其滨,饮啄全此生”是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深情喜爱,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规划。这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静谧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