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桂棹木兰船,陶写流光入觞咏
又不见秦时李冰作太守,犀牛厌胜水晶走。
蜀江开凿四万八千载,二后英灵俨如在。
虽然陵谷有变迁,水向东流不曾改。
西岷山,南溷崖,神营化造如划开。
蜀人好怪漫弗省,龙岂能智犀岂能禳菑。
年来江塞崖据险,水束三川激如箭。
阳侯吸哦佛不灵,黑蛎磨牙蚖吐焰。
五月尾,六月头,瓜蔓水退,矾山水流。
中间青沫最湍驶,风雨瞬息能湛舟。
鲛人渊客弗敢睨,而况商妇能无愁。
怀哉古人智如此,胡不铲尽白险直使平如洲。
使家河源来,弭节青衣国。
横槎展拓万里天,力浚江南障江北。
百夫荷锸,千夫荷锄,号召海若同凿疏。
经营不越四弦望,白练剪出澄江图。
轻轺晨兴亦劳苦,绣烂衣明湿烟雨。
不惟佛滩之耻可湔雪,名与离堆传之万万古。
乃知天地间,靡事不可为。
若鸟兽草木,驱虎豹象犀。
藏冰肦冰凌人掌,出火内火烜氏司。
吾身代天事,到手那得辞。
决川道海亦常理,灶门老婢不惯骇且疑。
好将新江水,都为一洗之。
浮云空,宝鉴净,公之寿兮,如江之永。
不妨桂棹木兰船,陶写流光入觞咏。
花泉有客空抱弦,曾拊三叠逢胎仙,寄诗孤云断鸿边。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蜀江的壮丽景象和古人对其改造自然的智慧。开篇提到尧时伯禹、秦时李冰等古代名臣,通过他们治水的智慧和能力,展现了古人与自然搏斗的英勇姿态。蜀江四万八千年来虽历经变迁,但水向东流从未改变,显示了自然力的顽强。
诗中还描写了西岷山、南溷崖等地理特征,以及蜀人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龙岂能智犀岂能禳菑一句,则透露出古人对于自然力量的理解与利用。
接着,诗人描述了五月至六月江水暴涨的情景,以及中间青沫最湍驶的壮观。风雨瞬息能湛舟,表现了江水的汹涌不羁。鲛人渊客弗敢睨,则是对古人智慧的赞叹。
随后,诗人提到怀哉古人智如此,胡不铲尽白险直使平如洲,这里表达了对古人治水能力的仰慕和对自然力度的渴望。使家河源来、弭节青衣国等句,则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江山治理。
诗中还提到了百夫荷锸,千夫荷锄,以及经营不越四弦望,白练剪出澄江图,这些都是对古人工匠智慧的赞美。轻轺晨兴亦劳苦、绣烂衣明湿烟雨,则是对劳作之艰辛的描写。
接下来,不惟佛滩之耻可湔雪,名与离堆传之万万古,这里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自然力的顺应。乃知天地间,靡事不可为,则是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与顺从。
若鸟兽草木、驱虎豹象犀等句,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描绘。而藏冰肦冰凌人掌,出火内火烜氏司,则表现了古人对于自然力的控制能力。吾身代天事,到手那得辞,这是诗人对自己肩负治理自然责任的表达。
决川道海亦常理、灶门老婢不惯骇且疑,是对江河治理的一种自信和经验之谈。而好将新江水,都为一洗之,则表现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浮云空,宝鉴净,公之寿兮,如江之永,这是对长者寿命的祝福,以及对江河流淌不息的赞美。
最后,不妨桂棹木兰船、陶写流光入觞咏,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对自然美景的享受。花泉有客空抱弦,曾拊三叠逢胎仙,寄诗孤云断鸿边,则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诗意的传递。
整首诗通过对蜀江治理历史的回顾,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一种对古人智慧的仰慕,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