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处即无甜水草,莫牵牛下雪山来
出处:《次佛印韵 其二》
宋 · 彭汝砺
明明佛日在颠崖,何事山岚不肯开。
诸处即无甜水草,莫牵牛下雪山来。
诸处即无甜水草,莫牵牛下雪山来。
鉴赏
这首诗以佛日为喻,表达了对事物本质与表象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首句“明明佛日在颠崖”描绘了佛日(象征真理或智慧)在高耸的山崖上明亮照耀的景象,暗示着真理的存在和光辉。然而,“何事山岚不肯开”则提出疑问,为何山间的雾气(象征遮蔽、迷惑)不愿散去,不让人们直接看到佛日的光芒?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了真理被误解或隐藏的现象。
接着,“诸处即无甜水草”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甜水草比喻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或资源,此处暗指在追求真理或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人们可能遭遇的艰难险阻或缺乏必要的条件。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在探寻真理或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最后,“莫牵牛下雪山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以“牵牛下雪山”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犹豫不决或退缩。诗人劝告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追求真理或美好的生活,鼓励人们勇敢前行,不要轻易退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真理与现实、理想与困难之间的复杂关系,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