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麈尾谈宾少,鱼肠借客无全文

麈尾谈宾少,鱼肠借客无

明 · 欧大任
去问渔樵路,东归过太湖。
刺犹题处士,书自著潜夫。
麈尾谈宾少,鱼肠借客无
橘林今正熟,千树给秋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归隐洞庭山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山水田园气息和文人雅士的风骨。

首句“去问渔樵路”,以渔樵为引子,暗示友人归隐之路的自然与质朴,同时也预示着归隐生活的闲适与自在。接着“东归过太湖”,点明了友人归隐的方向,太湖的辽阔与壮丽,映衬出归隐的决绝与豪迈。

“刺犹题处士,书自著潜夫”两句,通过“处士”和“潜夫”的称谓,赞美友人如古代隐士般高洁脱俗,不为世俗所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里的“刺”和“书”可能指的是友人的行迹或著作,进一步强调了其隐逸的生活态度。

“麈尾谈宾少,鱼肠借客无”描绘了友人在归隐后的日常生活情景,麈尾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扇子,常用来比喻文人雅集时的谈笑风生。然而,此处“谈宾少”暗示了友人归隐后,不再参与世俗的社交活动,而是选择了更加清净的生活方式。而“鱼肠借客无”则可能是指友人归隐后,不再为外物所牵绊,生活简单而纯粹。

最后,“橘林今正熟,千树给秋租”以橘林丰收的景象,象征友人归隐后的满足与喜悦。橘树的果实累累,不仅寓意着收获与富足,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千树给秋租”可能暗含了友人归隐后,不再受外界物质束缚,心灵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与解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