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众峰青,入座群芳紫
明 · 余继登
三月天正和,良辰当上巳。
有客期修禊,招携几知己。
连辔出东郊,顿觉异城市。
高亭何岿然,磐石下碨礧。
野旷天欲低,雨过林如洗。
极目众峰青,入座群芳紫。
林鸟惊窥人,睍睆良可喜。
春光倏强半,好景能复几。
当杯且莫辞,不见王与李。
感此三叹息,浮白更酌醴。
欲济无方舟,肩舆涉河水。
水上敞高轩,孤峙河之涘。
轩侧闻流泉,可以漱醉齿。
何处送行人,笙歌乱人耳。
行者君自行,止者吾仍止。
去住亦何常,悲欢竟谁是。
游览未终竟,斜阳已移晷。
策马怅还归,高兴殊未已。
停杯问主人,何日重来此。
有客期修禊,招携几知己。
连辔出东郊,顿觉异城市。
高亭何岿然,磐石下碨礧。
野旷天欲低,雨过林如洗。
极目众峰青,入座群芳紫。
林鸟惊窥人,睍睆良可喜。
春光倏强半,好景能复几。
当杯且莫辞,不见王与李。
感此三叹息,浮白更酌醴。
欲济无方舟,肩舆涉河水。
水上敞高轩,孤峙河之涘。
轩侧闻流泉,可以漱醉齿。
何处送行人,笙歌乱人耳。
行者君自行,止者吾仍止。
去住亦何常,悲欢竟谁是。
游览未终竟,斜阳已移晷。
策马怅还归,高兴殊未已。
停杯问主人,何日重来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余继登在上巳节与友人在东郊举行修禊活动的场景,以及随后涉河游览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
开篇“三月天正和,良辰当上巳”,点明时节与节日,营造出春日和煦、适宜聚会的氛围。“有客期修禊,招携几知己”则展现了邀请好友共度佳节的温馨场景。接着,“连辔出东郊,顿觉异城市”通过对比郊外与城市的景象,突出自然风光的清新脱俗。
“高亭何岿然,磐石下碨礧”描绘了高耸的亭台和下方的磐石,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壮观的画面。“野旷天欲低,雨过林如洗”通过雨后的清新空气和广阔的视野,展现了大自然的纯净与辽阔。“极目众峰青,入座群芳紫”则以色彩对比,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林鸟惊窥人,睍睆良可喜”通过鸟儿的反应,侧面烘托出环境的宁静与和谐。“春光倏强半,好景能复几”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当杯且莫辞,不见王与李”则借古人之事,强调了及时行乐、珍惜相聚的主旨。
“感此三叹息,浮白更酌醴”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感慨与留恋。“欲济无方舟,肩舆涉河水”描述了渡河的场景,增加了旅途的趣味性。“水上敞高轩,孤峙河之涘”则描绘了河畔高阁的壮观景象。
“轩侧闻流泉,可以漱醉齿”通过听泉声漱口,进一步渲染了清雅的氛围。“何处送行人,笙歌乱人耳”则通过音乐的喧闹,反衬出送别时的伤感。“行者君自行,止者吾仍止”体现了诗人对去留无常的感慨。
“去住亦何常,悲欢竟谁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悲欢离合的深刻思考。“游览未终竟,斜阳已移晷”则点明了时间的流逝。“策马怅还归,高兴殊未已”表达了对旅程结束的遗憾与不舍。“停杯问主人,何日重来此”则以期待再次相聚的心情,结束了这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