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又无凌云翮,翩翩作归鸿全文

又无凌云翮,翩翩作归鸿

出处:《送毅父弟使江东
宋 · 孔武仲
人生何能为,寄迹梦寐中。
之子又远去,扁舟逐江风。
而我独栖栖,弱羽挂樊笼。
袖手欲大呼,窘如猿槛穷。
逼迫褐与被,况以忧患攻。
坐令形势隔,出处焉得同。
又无凌云翮,翩翩作归鸿
强埽道南舍,竹阴泛帘笼。
及此光景长,无惜觥船空。
明发看解缆,渠波剧奔骢。

注释

何能:怎能、又能如何。
寄迹:寄托踪迹、寄身。
扁舟:小船。
栖栖:形容孤独不安。
弱羽:比喻无力或微弱的力量。
樊笼:比喻束缚或限制。
袖手:比喻无所作为。
猿槛:比喻困境或囚禁。
褐与被:粗布衣裳,代指简陋的衣物。
形势隔:内外隔绝,形势不同。
凌云翮:高飞的翅膀,比喻远大的志向。
竹阴:竹林的阴影。
觥船:酒杯,此处指饮酒。
明发:天亮时。
渠波:那条江的波涛。

翻译

人生又能如何,只在梦境中寄托
那人又远行离去,小舟随江风漂泊
而我孤独地栖息,弱小的翅膀困于牢笼
我想大声呼喊,却像被困的猿猴般无助
衣衫破旧,忧虑又侵袭,处境艰难
这使我与外界隔绝,进退不能相同
没有翱翔天际的翅膀,只能像孤雁归巢
勉强清扫道路南边的小屋,竹影斑驳洒落
趁着这样的时光,不妨让酒杯空置
明日清晨,眼见船只解开缆绳,江水湍急如奔马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亲人远去的不舍和内心的孤独无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自己与远去亲人的隔阂之感。

"人生何能为,寄迹梦寐中" 表示人生如梦,如同幻影,不可把握。这两句设置了整首诗的哲学思考基调。

"之子又远去,扁舟逐江风" 描述亲人乘船离去,随着江风渐行渐远。这里“之子”可能是对亲人的昵称或者亲昵语,表达了与亲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而我独栖栖,弱羽挂樊笼" 诗人自比为孤零零一只羽翼未丰的鸟儿,被囚禁在笼中,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接下来的几句 "袖手欲大呼,窘如猿槛穷。逼迫褐与被,况以忧患攻" 描述了诗人内心的郁结和外界对他的压迫感受。他渴望放声狂呼,但又感到像困獸般无处可逃。

"坐令形势隔,出处焉得同" 表达了诗人与亲人的身体距离导致的心灵隔阂,以及想要寻找共同语言的愿望。

"又无凌云翮,翩翩作归鸿" 这里“凌云翮”指的是高飞的鸟儿,而“归鸿”则是归去的大雁。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渺小和不能像大雁一样自由地返乡。

"强埽道南舍,竹阴泛帘笼" 描述了诗人的住所以及周围的环境,竹影摇曳,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孤寂的感觉。

"及此光景长,无惜觥船空" 诗人对眼前美好的自然景色虽然感到欣赏,但内心却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和不舍。这里“觥船”可能指的是等待着要出发的船只,而“空”则是表达诗人内心的空虚。

"明发看解缆,渠波剧奔骢" 描述了清晨解开船缆,准备启航的情景。水流湍急如同奔跑的骏马,形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和不可挽回的事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个人的孤独感受。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绪抒发手法,它以深沉而含蓄的笔触,勾勒出人与自然、个人与世界之间微妙的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