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卧烟霞岁屡移,清羸浑似布衣时
出处:《自题半影》
明 · 罗钦顺
安卧烟霞岁屡移,清羸浑似布衣时。
等閒开卷非无益,只悔平生学道迟。
等閒开卷非无益,只悔平生学道迟。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罗钦顺所作,名为《自题半影(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安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虽年岁渐长,身体日渐消瘦,但仍能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感叹自己学道的时间稍晚。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生活之趣的哲学态度。
“安卧烟霞岁屡移”,诗人以“安卧”二字开篇,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在烟霞缭绕的自然环境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岁月更迭,却依旧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岁屡移”则强调时间的流逝,但并未因此而感到焦虑或遗憾,反而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清羸浑似布衣时”,“清羸”形容体弱多病,此处并非消极之意,而是指诗人虽身体不如从前,但心境依然如布衣时代般纯净、自由。这里的“布衣时”可能暗指诗人年轻时的朴素生活,与现在的境况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简单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状态的接受与珍惜。
“等閒开卷非无益”,“等閒”意为随意、不费力,这里用来形容诗人阅读书籍时的心态,即使是在闲暇之余翻阅书籍,也能够从中获益匪浅。这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以及通过阅读来充实自我、提升精神境界的态度。
“只悔平生学道迟”,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道(可能指的是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起步较晚的遗憾。这种遗憾中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学习、成长的独到见解,以及在自然与书本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智慧,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