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西兴渡,梅花古粤城
出处:《送魏叔华归越》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阅世沧江上,柴门几送迎。
云泥虽异路,车笠见交情。
春雨西兴渡,梅花古粤城。
寄声卖樵叟,莫羡锦衣荣。
云泥虽异路,车笠见交情。
春雨西兴渡,梅花古粤城。
寄声卖樵叟,莫羡锦衣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阅世:经历世间各种事情。柴门:简陋的木门。
送迎:迎接和送别。
云泥:比喻地位的高低。
车笠:古代出行时遮阳挡雨的斗笠,象征平等交往。
交情:友情。
春雨:春季的雨水。
西兴渡:地名,可能指具体的渡口。
梅花:寒冬开放的花朵,象征坚韧和高洁。
古粤城:古代的广东地区。
卖樵叟:砍柴的老人。
锦衣:华丽的衣服,代指富贵生活。
荣:荣耀,显赫。
翻译
在沧桑的江边看尽世间百态,简陋的柴门前多次迎来送往。虽然地位有高低,但我们曾以车笠之礼相见,友情深厚。
春天的细雨中,我经过西兴渡口,古粤城的梅花盛开。
我想对砍柴的老者说,不要羡慕那些身着华丽的人的荣华富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所作的《送魏叔华归越》。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魏叔华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人生际遇和友情价值的深刻理解。
首句“阅世沧江上”描绘出诗人站在江边,历经世事沧桑的场景,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次句“柴门几送迎”则写出诗人与魏叔华交往频繁,无论地位高低,都以诚挚的态度相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云泥虽异路”运用比喻,将两人身份的差距比作云端与泥土,尽管地位有别,但并未影响他们之间的真挚交往。接下来,“车笠见交情”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越世俗的友情,即使是在寻常的车笠相见中也能体现出来。
“春雨西兴渡,梅花古粤城”描绘了送别的场景,春雨绵绵,诗人与友人分别于西兴渡口,而梅花盛开的古粤城则象征着友人的故乡,增添了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的祝愿。
最后两句“寄声卖樵叟,莫羡锦衣荣”,诗人以卖柴老人的身份劝诫魏叔华,不要过于羡慕世俗的荣华富贵,珍惜眼前的人际关系和朴素的生活,这是对魏叔华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人生哲理的传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