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牧羊原野阔,汉日正斜发未〗发
出处:《苏武归汉图一首》
宋 · 沈辽
苏武不辱汉廷节,生辞匈奴归北阙。
胡服椎髻李将军,反袂悲号与武别。
阴山茫茫天将雪,北风吹旗旗欲裂。
金瓶酾酒具未设,胡儿解鞍沙上歇。
使者左骖黄金玦,紫骝白颠推奇骨。
山前牧羊原野阔,汉日正斜发未〗发。
从官挥涕不敢谒,掺袪欲究胸中说。
青海厄穷十九年,来时壮强今白发。
同行吏士半物故,韬中节旄尽落脱。
将军鸷忿不可夺,老母已诛族已灭。
心知罪恶上通天,甘死胡尘同断蘖。
功名逆顺虽不类,胡汉死生从此决。
夙昔遗芳在图史,追想山川一骚屑。
巧工寓意在恍惚,墨妙笔精世称绝。
唯有千秋不断情,至今亭亭陇头月。
胡服椎髻李将军,反袂悲号与武别。
阴山茫茫天将雪,北风吹旗旗欲裂。
金瓶酾酒具未设,胡儿解鞍沙上歇。
使者左骖黄金玦,紫骝白颠推奇骨。
山前牧羊原野阔,汉日正斜发未〗发。
从官挥涕不敢谒,掺袪欲究胸中说。
青海厄穷十九年,来时壮强今白发。
同行吏士半物故,韬中节旄尽落脱。
将军鸷忿不可夺,老母已诛族已灭。
心知罪恶上通天,甘死胡尘同断蘖。
功名逆顺虽不类,胡汉死生从此决。
夙昔遗芳在图史,追想山川一骚屑。
巧工寓意在恍惚,墨妙笔精世称绝。
唯有千秋不断情,至今亭亭陇头月。
鉴赏
此诗《苏武归汉图一首》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描绘了苏武归汉的历史场景,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诗开篇即以“苏武不辱汉廷节”点明主题,赞扬了苏武坚守气节、忠诚于国家的精神。接着通过“生辞匈奴归北阙”、“胡服椎髻李将军”等描绘,展现了苏武离开匈奴、回归汉朝的壮举,以及与李将军分别时的悲痛之情。随后,诗人以“阴山茫茫天将雪”、“北风吹旗旗欲裂”等景象,渲染出离别时的凄凉氛围,同时通过“金瓶酾酒具未设”、“使者左骖黄金玦”等细节,展现了送行的庄重与隆重。
诗中“山前牧羊原野阔,汉日正斜发未发”描绘了苏武归途中的景色,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从官挥涕不敢谒,掺袪欲究胸中说”则通过从官们的反应,进一步强调了苏武归汉事件的震撼力和影响力。
“青海厄穷十九年,来时壮强今白发”、“同行吏士半物故,韬中节旄尽落脱”等句,不仅表现了苏武长期在外的艰辛与孤独,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将军鸷忿不可夺,老母已诛族已灭”则揭示了苏武归汉背后更为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人性的挣扎。
最后,“心知罪恶上通天,甘死胡尘同断蘖”表达了苏武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忠诚的坚定信念。“功名逆顺虽不类,胡汉死生从此决”则总结了苏武归汉的意义,预示了胡汉之间生死存亡的决断。“夙昔遗芳在图史,追想山川一骚屑”表达了对历史记忆的尊重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巧工寓意在恍惚,墨妙笔精世称绝”赞美了艺术作品的高超技艺。“唯有千秋不断情,至今亭亭陇头月”则以月光永恒不变,象征着苏武精神的长存。
整首诗通过对苏武归汉这一历史事件的深情描绘,展现了忠诚、坚韧、牺牲等高尚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人性的复杂以及艺术的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