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翻东海蛟龙窟,复见西风禾黍乡
出处:《灵雨诗次公路韵》
明 · 李流芳
郊原日夕下牛羊,蓑笠经时不过墙。
蚁欲出封应有兆,月将离毕可能量。
谁翻东海蛟龙窟,复见西风禾黍乡。
共道神明回造化,歌功咏德一无长。
蚁欲出封应有兆,月将离毕可能量。
谁翻东海蛟龙窟,复见西风禾黍乡。
共道神明回造化,歌功咏德一无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傍晚的宁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首句“郊原日夕下牛羊”描绘了夕阳西下,牛羊归圈的田园风光,充满了生活的温馨与平和。接着“蓑笠经时不过墙”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农人劳作的场景,虽不常越墙而过,却也暗示了他们与土地的紧密联系。
“蚁欲出封应有兆,月将离毕可能量。”这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蚂蚁的活动预示着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月亮的位置变化则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富有哲理意味。接下来“谁翻东海蛟龙窟,复见西风禾黍乡。”则通过想象东海蛟龙窟的翻动与西风中禾黍的摇曳,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最后,“共道神明回造化,歌功咏德一无长。”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赞美,认为是神明的力量在调控着万物的生长与变化,人们只能通过歌颂与赞美来表达对这种力量的敬仰,却无法完全掌握或描述其全部的奥秘。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生命循环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